- Apr 25 Fri 2008 00:06
Better Late Than Never!
上上禮拜回家順便取信,小小的信箱隔間內塞了一個很大的黃色紙袋,過寬的紙袋委屈的呈現捲曲狀,抽出來一看,是一個印有公司標籤的紙帶,所屬的公司不是別人正是以前的公司MH。
因為MH偶而還是會寄給我一些文件,所以從MH寄來的信也沒甚麼好大驚小怪,然而與一般公司正式信函的印刷字不同,這個信封上名字與住址是手寫的,心理不禁好奇到底是誰寄來的。
打開後,諾大的信封內,躺著大小不到外包信封1/3的卡片狀信封,卡片狀信封上貼了一張MH的便條紙,上面寫著:”Better Late Than Never!”
- Apr 25 Fri 2008 00:05
Happy Pesach! 漫談我所認識的猶太文化(二)
這幾天收到猶太好友FY的問候,新公司擋MSN,所以我們已好一陣子沒連絡了。FY報告自己"幸運"的被選去當Jury Duty,並詢問我的近況。
FY的來信也提醒我之前未寫完的猶太文化系列,本來是想按照猶太幾個大節日來寫,但是因為沒特別記這些節日,很快就忘的一乾二淨,趕緊查查猶太月曆,四月份剛好有一個Pesach,這篇就來談談Pesach與一些猶太人每週都要經歷的Shabbat吧。
FY的來信也提醒我之前未寫完的猶太文化系列,本來是想按照猶太幾個大節日來寫,但是因為沒特別記這些節日,很快就忘的一乾二淨,趕緊查查猶太月曆,四月份剛好有一個Pesach,這篇就來談談Pesach與一些猶太人每週都要經歷的Shabbat吧。
- Apr 08 Tue 2008 07:36
Laguna Beach-The Real Orange County
如果說"Beverly Hills,90210" (註一)代表著20世紀末美國西岸富有年輕人生活的縮影,"Laguna Beach"則是21世紀初的再版,不同的是這次是真人真事版呈現。
- Apr 08 Tue 2008 07:30
工作扼殺創造力?
去年的此時,面對電腦鍵盤,我一個字也打不出來。 腦中千言萬語,嘴裡卻只吐的出"唉"、"唉"、"唉"。
一直到工作辭了,放鬆了一陣子,帶老媽玩了一會,和紐約正式告別後,突然,腦中的某個開關突然被扭開了,一堆想法如排山倒海而來,鍵盤成了出口。一有想法, 可以一股腦打個沒停,靈感有如從水壩傾巢而出的水,源源不絕。
回頭看那那陣子的文章,要我現在再寫一次,我可能寫不出來。文字果能真實反應作者當下的心境,在什麼樣的情境與心態下, 寫什麼樣的文章。
- Apr 08 Tue 2008 07:28
紐約地鐵十最
昨天和同事聊天,剛好兩人都是搭地鐵通勤,話題就轉到地鐵。目前每天搭乘的多倫多地鐵,首線通車至今有50年以上歷史,不論車內還是地鐵站仍舊保持乾淨、空間寬敞,地鐵站內外通風,車子本身也維護的不錯,最讓我驚嘆的是至今我還未看到任何一隻老鼠(Rat)。當我說到Rat時,同事馬上接口說我說的是mice吧,她說她倒是有一次有看到mouse(註一)。我堅定的說不是mice是rats,那個之前在紐約地鐵每天都看的到的大黑鼠!
回家在地鐵上時,回想到紐約地鐵,連接著紐約市四大borough的運輸工具,運載形形色色的面孔,老舊的車輛,隨時有可能延遲或出問題的Train,車廂裡絡繹不絕的表演藝人或是行乞者,夏天可以悶死人的地鐵站,還有每天在地鐵鐵軌或山洞裡跑來跑去的大黑鼠們。奇怪的是這些大部分初至紐約的遊客會抱怨的紐約地鐵,現在想起來卻是多麼特別與獨一無二的,親切感遠遠勝於厭惡感。
出國後最先兩三年,我是個對週遭環境沒有絕對喜好或堅持的人。現在想想,當時有點對不起紐約與多倫多或是其它我待過的地方,沒有特別幫他們說好話;當時別人批評紐約,我也可以貢獻幾個討厭紐約的理由,有人批評多倫多,我也不會捍衛。相反的,身邊接觸來來去去的人中,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特別是留學生或是移民,對他們待的城市會有很強的忠誠度,套句現在選舉術語來講,他們偏執捍衛自己所待的國外城市的程度應該已經足以符合不愛台的標準了。比方說,若是在Chicago念書的人,來紐約玩就會一直說Chicago有甚麼甚麼,紐約沒有甚麼甚麼,諸多論述的隱含重點就是要說Chicago比紐約好。或是比方我到San Francisco訪友,如果在朋友前無意提到San Francisco怎麼沒有甚麼,對方會無故的緊張起來,有如打防衛戰般怕San Francisco被紐約比過。而在紐約的人,更不用講了,覺得紐約沒有其它城市比的上,什麼都好。遇到他們這種反應,對所待的地方沒有甚麼忠誠度的我來說,著實是有點難以了解。
- Mar 19 Wed 2008 20:29
別人口裡的奴隸
這幾天收到台灣好友LC久違的來信。
和LC認識的時間超過十年以上。雖然出國後連絡時間驟減,但是每當互通email時,總是打到很難停手。有好多事情想分享,有很多事情想宣洩。
這次LC的來信除了報告近況與生活、工作上的一些體驗外,也慰問了我之前因為友人的一些話語而耿耿於懷的事。我試圖去搜尋我的怨恨資料庫,結果資料已經找不到。不爽的心情在我和LC分享出來後,幾乎已經消失一半,又加上開始工作後,值得我煩惱分心的事 (或討厭的目標) 增多,很快的就把之前情緒蓋掉了。
- Mar 19 Wed 2008 20:28
兩腳間的距離
坐在downtown時尚的餐廳裡,環繞著穿著打扮入時的客人,桌上餐點裝盤的高尚而典雅。眼珠不自覺的掃過同桌的幾張熟悉面孔,無意識的定格在某廠商老闆與代表的臉孔。該死! 要不是他們陌生的臉龐與滔滔不絕略帶刺耳的商業話語,自己仍處於紐約市某個餐廳的跨時空錯覺會延續多一秒。
2006年之於我,是個停不下來的一年。從Vermont、San Francisco、Los Angeles 、San Diego、Chicago、Washington DC到Tampa Bay。這些行程裡,有為數不少是出差或是由出差而衍生而出的額外旅遊。比起旅遊的美好,出差的過程是悲喜參半,試想一個原本只想走自閉路線的工程師,被丟到各式各樣的美式商業場合,為了迎合需求,只好假裝改變自己,調整到人性化模式,上演各式各樣的英文話劇,試圖把技術用語以商業修辭吐出。當然,不論當時有多彆扭,這些點點滴滴,現在都成為自己正面能量與難能可貴的經驗。
好吧,不全都是好的,仍有些現在想起來會有些臉紅的時刻。比方說那個在downtown Debuque(註一)的商業晚餐。
- Mar 11 Tue 2008 20:16
My Big Ten Beers (上)

(This picture was taken in a Beer Store in Toronto)
- Mar 11 Tue 2008 20:14
Java User Group
外國俗諺說的好,You can take the girl out of the country, but you can’t take the country out of the girl.
就算把我送到五光十色, 人文薈萃的大蘋果紐約, 我仍然不會遺忘自己小小的興趣之一- 參加技術研討會.
雖然不是很願意公開承認本質上有某種程度geek的因子, 在大部分人可能會直接睡著的技術研討會裡, 我常常聽到感動的內心澎湃、熱血沸騰不說, 如果演講者又是技術能力強並且表達能力一等一時, 身體不自覺如催眠般的對於演講者的論點一一點頭如搗蒜, 並很迅速的對演講者建立起短暫的崇拜。
就算把我送到五光十色, 人文薈萃的大蘋果紐約, 我仍然不會遺忘自己小小的興趣之一- 參加技術研討會.
雖然不是很願意公開承認本質上有某種程度geek的因子, 在大部分人可能會直接睡著的技術研討會裡, 我常常聽到感動的內心澎湃、熱血沸騰不說, 如果演講者又是技術能力強並且表達能力一等一時, 身體不自覺如催眠般的對於演講者的論點一一點頭如搗蒜, 並很迅速的對演講者建立起短暫的崇拜。
- Feb 27 Wed 2008 05:58
自拍.偷拍
禮拜五上班的路上,漫不經心的看著Metro(註一),翻了幾頁後,熟悉的臉龐出面在報紙的左上方。細一看附上的照片,是最近在華人新聞的暴風眼-“陳冠希”。
細讀篇幅不長的新聞,大意是說,溫哥華出生的香港演員Edison Chan,昨天終於現身對於近日來在亞洲造成很大風暴的性醜聞(sex scandal)發表聲明,報紙節錄了他對照片中女性的道歉與他決定要退出香港影藝圈的兩段談話,然後簡單提及在網上散佈的照片於Edison將電腦送修時而被偷,照片內涉及至少6名香港的名演員。 文章最後還用了一個從姓看來也是華裔移民的註解,該民眾認為Edison又不是負擔不起外接式硬碟,把含有個人高度隱私的電腦直接送修的行為很傻。(註二)
因為加拿大的香港移民眾多,加上Edison有加拿大國籍的背景,在英文報紙看到這篇新聞也不是說有多吃驚。
- Feb 24 Sun 2008 00:03
辦公室脫逃術
上班第四天開始,自動的把上班時間調整為10點到5點,本來要撐到一個月後再來動用Core Hour(註一) 的計劃破局;週遭瀰漫著彈性上班的氛圍,本來就討厭固定上班時間的我,對於能晚到公司這項利多,是怎麼也無法推辭的。
造成這種大家自由來去的原因,就我目前的觀察有一個主因和幾個附因。
主要關鍵是目前公司的架構和一般公司有點不同。頂頭上司是個職稱為RM-Resource Manager (中文應該是資源管理經理) ,RM主要的責任是根據不同專案來分配適當人力資源,比方說Project A,可能需要一個PM(Project Manager),兩個Developer,一個designer,一個QA analyst,RM就會選適當人選分配到這個案子裡,一但分配好資源,自此RM就和這個project沒有多大關係,頂多只在乎案子有沒有按時完成而已。但重點是每個人的年終考績是由RM來打的,換句話說,平日和你一起工作的PM或是Technical Lead都不是你的老闆,只要你事情做的出來,能準時交案,會議都有到,其它人也不會太在乎你幾點進公司幾點出公司。
- Feb 19 Tue 2008 03:49
東西方度量衡大不同
初到美國時,除了溝通上變成半調子,對於溫度、速度、東西的大小、重量也喪失了感官能力,不是得了甚麼病,單純只是偉大的美利堅合眾國用了和世界各國不同的度量衡制度。
突然間,32度以下算冷,100度以上算熱。大部分社區開車時速只能開到30,高速公路80以上是超速。東西的寬度、長度、高度變成10 by 12、5’’7。到超市買東西到處都是$xx.xx lb的立牌,而體重變成xx lb。
一聽到同學說今天挺舒服,氣溫有六十幾度呢,馬上心裡要快點把攝氏(Celsius)華氏(Fahrenheit)轉換公式F=5/9C+32帶入,轉成攝氏後,冷熱的感覺才可以出來。Mile(碼)到公里的正確轉換設及太多小數點,只好抓個大概一碼約0.6公里,碼轉到公里後,快慢的感覺才能出來。至於聊到某人有多高,房間有多大,心裡又得默念小時候背的滾瓜爛熟的公式(一碼等於3呎,一呎等於12吋,一吋等於2.54公分),等到心算出有幾公分,高矮、大小的判斷才能出來。同理,磅(Pound)到公斤的正確轉換也是涉及太多小數點,抓個一磅約0.45公斤,轉到公斤後才能對東西的重量有感覺。
- Feb 15 Fri 2008 10:00
Blue or Green?
上班第三天,尚處於摸索期。舉凡公司文化、做事的方法、同事間的互動,樣樣都得豎起耳朵聆聽(註一),張大眼睛認真觀察,當然如果有人願意傳授成功心法與秘訣更是要洗耳恭聽。
一早到了公司,和坐在後面移民10年以上的大陸工程師YS,抓到點時間閒聊。YS大部分時間都是跑來跑去,開會或幫人解決問題,所以前兩天沒啥時間聊天。本來是用英文聊各自的背景,一聊到我是台灣來的後,對話就自動切換成中文語音,然後他突然很熱心的說,他認識一個在別樓層也是台灣來的男生,可以介紹我們認識。
聽到是男生時其實有點遲疑,但是YS說他可能還有認識別的人,才說那也好。YS馬上非常有效率的寄了封email給那個台灣同鄉並且cc我;那個台灣同鄉也非常有效率的馬上打電話給YS和他確認我的背景。
- Feb 14 Thu 2008 11:34
Serendipity
住在Queens時的台灣室友V,上班地點接近JFK機場附近,沒有地鐵直達,需要轉Bus才能到公司。V不喜歡遲到,加上Bus的排程時間固定,結果每天V都得搭乘同一班次的Bus才能準時到公司;搞到最後,每天上同一班Bus的人,變成是同一批人,人人都變成了busmate。這樣奇怪的關係維持了一年以上。當V和我講到關於這些素昧平生卻每天卻得見面的busmate時,我不免打了個冷顫,慶幸自己不用經歷與遠在天邊,近在咫尺的人分享每天早上的時光。
一直以來,我很討厭重複一樣的人事景觀,加上有一點反骨叛逆的個性,在紐約上班的時間,很少有固定出門的時間,每天早或晚一點出門,過著自以為是的灑脫日子;印象中沒有busmate或是subwaymate的情況產生,或許有斷斷續續遇過幾次以前看過的人,但是都僅此於偶然的一次,很少有會遇到每天固定會看到的特定人物。不過也可以能因為自己很少會一直注意週遭的人,常常活在我自己的異想世界裡有關。
但是,今天,在擁擠的多倫多上班人潮裡,當我在Bloor line的Young&Bloor下車,準備換Young line北上線時,一下電扶梯後,和一個女子有一秒鐘的眼神接觸。她,迅速漏出一種詭異的、不懷好意的笑容後,隨後轉頭面向即將到站的Train。
- Feb 14 Thu 2008 11:33
First Day Of Work
別離了上班族的日子有316天。在第317天,開始我第一個上班的日子。
一早就起床喝咖啡,準備第一天至少在地鐵裡要保持清醒。
一開始有個小意外,本來應該迎接我的主管J,竟然在請假中,因為她的預產期在4月,好像狀況不好,提早請假,變成她的主管T來迎接我,然後很快的T就把我丟給HR代表,HR代表又把我丟給我的mentor,由他把我當成移動動物園般,介紹給大家。整個過程還算平順,握了30人以上的手,但是除了自己cubicle裡面的人與HR接代人員、大主管外,握完後沒有一個人的名字記得起來,我想和我握手的人也是轉頭就把我名字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