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化差異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要講東西方的差異,對不習慣身體接觸的我, 打招呼的方式是明顯迥異之處。
 
幾個禮拜前,在電梯裡偶遇以前課堂上的同學兩枚:一名來自巴西的日本第二代、另一名來自委內瑞拉。因為有一陣子不見,當然大家是熱情相對,我也順勢給予兩者擁抱。但是因為我個子比較高,當委內瑞拉的女子靠近我時,我臉一低下來,直接剛好對到她的臉頰,一時反應不過來, 我親了她的臉頰一下,當我意識到我做了這個舉動時,突然有點愣住,為了掩蓋自己的尷尬,若無其事的馬上轉頭給了巴西女生一個擁抱。
 
然後,整個路程,我覺得彆扭非常,嘴巴有點微微發熱。覺得自己搞不好犯了一個禮儀上的錯誤,因為照理講,我和巴西女生還比較熟,和委內瑞拉女士,比較像是非常偶而才會見面的朋友,所以深怕委內瑞拉女生會對我越軌的舉動有所微詞或驚訝。  因為三個人都乘坐地鐵,便同行到地鐵站, 整個路途上,一邊裝沒事的聊,但是心情卻有點忐忑不安。然後等委內瑞拉朋友先下車後,我曾一度想問巴西朋友我的舉動是否合乎常裡,後來怕被當成是怪胎或大驚小怪,而沒開口。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論古今中外,談到一樣東西,不論交情再好總是讓人有那麼點不舒服,那就是白花花的”錢”。
 
西方文化,講求平等、平權, 女性收入雖然與男性同酬還有一段差距,一般來講,同事、朋友間出去吃飯通常都是go Dutch 。然而,有一個狀況是中外都很有默契的冀望男生能拿出錢包付賬的狀況, 也就是約會之時(Date). 

北美的男女界線很明顯,不論男女兩方年紀差距有多大、身分有所牴觸、身高有差距,只要是男女單獨出去,就算是單純吃個飯,常常就會被對方當成是個date.。而如果被對方當成了date,男方基於紳士傳統,一般會買單。一開始到美國後對這種明顯界線還沒有警覺心,碰到幾次莫名其妙被對方當成date的狀況後,漸漸學乖,開始對這種男女間一對一的單獨聚會比較小心,除非是已經熟捻的男性同事,盡量避免兩人出去吃飯,若需要吃飯,午餐比晚餐不容易被誤會。而就算和已經蠻熟的男性朋友或同事出去吃飯或喝酒,避免被對方自動升級成date,我一向秉持著是輪流買單或是split the bill (註一)。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幾天收到猶太好友FY的問候,新公司擋MSN,所以我們已好一陣子沒連絡了。FY報告自己"幸運"的被選去當Jury Duty,並詢問我的近況。

FY的來信也提醒我之前未寫完的猶太文化系列,本來是想按照猶太幾個大節日來寫,但是因為沒特別記這些節日,很快就忘的一乾二淨,趕緊查查猶太月曆,四月份剛好有一個Pesach,這篇就來談談Pesach與一些猶太人每週都要經歷的Shabbat吧。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到美國時,除了溝通上變成半調子,對於溫度、速度、東西的大小、重量也喪失了感官能力,不是得了甚麼病,單純只是偉大的美利堅合眾國用了和世界各國不同的度量衡制度。
 
突然間,32度以下算冷,100度以上算熱。大部分社區開車時速只能開到30,高速公路80以上是超速。東西的寬度、長度、高度變成10 by 12、5’’7。到超市買東西到處都是$xx.xx lb的立牌,而體重變成xx lb。
 
一聽到同學說今天挺舒服,氣溫有六十幾度呢,馬上心裡要快點把攝氏(Celsius)華氏(Fahrenheit)轉換公式F=5/9C+32帶入,轉成攝氏後,冷熱的感覺才可以出來。Mile(碼)到公里的正確轉換設及太多小數點,只好抓個大概一碼約0.6公里,碼轉到公里後,快慢的感覺才能出來。至於聊到某人有多高,房間有多大,心裡又得默念小時候背的滾瓜爛熟的公式(一碼等於3呎,一呎等於12吋,一吋等於2.54公分),等到心算出有幾公分,高矮、大小的判斷才能出來。同理,磅(Pound)到公斤的正確轉換也是涉及太多小數點,抓個一磅約0.45公斤,轉到公斤後才能對東西的重量有感覺。
文章標籤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談完美國人與印度人,來聊聊我們的鄰居韓國人與日本人。
 
韓國人
不論在紐約或是多倫多,韓國人移民人口數都是名列前茅。在美國,韓國移民總數是僅次於中國與印度,排名第三。一個面積沒有很大的國家,國家經濟也不是很差,卻也大量移民國外,或許透露著這個國家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問題。大部分移民到北美的韓國人,不意外的都是南韓來的,我從來沒有認識從北韓來的移民。大宗是在研究所時期的同學或是室友或語言學校的同學,工作場合,倒是沒有認識韓國人。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今天和目前在英國找工作、以前台灣的老同事SL在MSN上閒聊。
 
話題從在異鄉找工作的困境一路聊到範圍更廣的自身認同問題。
 
雖然很想寫自身認同的部分,但是我深知政治這種敏感的話題,還是不要碰好,或是得寫得非常小心,所以先排除這個部分,聊聊當中兩人談到另一個有趣的話題-台灣人對各國人的既定印象與真實的落差。因為這幾年也真的認識蠻多來自各地的朋友,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不同的多樣性,他們對於台灣的認識也蠻值得和大家分享。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這禮拜四上課時的猶太老師提到這禮拜是Hanukkah,我才後知後覺的發現原來歷時8天的猶太節日又到了[註一]。想起去年的Hanukkah,我的猶太朋友FY邀請我一起去Central Park 59街口與5th Avenue入口處,看點燈儀式。猶記一群猶太裝扮的人在巨大的光明燈(Menorah)前面載歌載舞,朋友FY說在中央公園的Menorah是世界上最高的,比以色列的更高,望著至少10公尺高的八個燈柱,我也不疑有它(事實證明是真的,按此)。我也忘了那天是點著Menorah的第幾個燈,燈點著,一陣歡呼聲,任務達成後兩人便歡欣鼓舞的去飲酒作樂慶祝一番。當天前,對根本其實常在商店櫥窗看到的Menorah一無所知,到現在看到不但能立刻認出而且還知道背後的歷史。


Beautiful Menorah
(This image is originally from here)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高二高三的導師,有一次在丟出某個問題後,全班慣例鴉雀無聲沒反應後說了一句我到現在還記得的話:
 
妳們不回答,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妳們知道答案但是不回答,一種是妳們根本不知道答案。我寧願相信妳們是第一種狀況。
 
當然,她說這句話後,全班仍然靜成一片。但是我當時心中卻很心虛,因為我是第二種。 國高中上課時,基本上不是做自己的事或是假裝專心但是心理不知道神遊到哪裡去了,等到要考試前在來囫圇吞棗,一股腦吞近肚子裡。上課時,除了一兩個學生會回答老師的問題,常常都是老師扮演獨角相聲,自說自的。所以當老師丟出那個問題時,我完全是不在狀況內的,但是導師仍然願意相信我們是知道答案的,這是東方傳統美德-曖曖內涵光的庇護,就算不是能言擅道,只要作業作的出來,考試考的好,當初不願意發表意見的行為,只會被當作謙虛的代表,並不會被全盤否定掉。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除了Cocktail Party和Farewell Party外,在正式或公開場合,還有以下幾個常見的暢飲場合。
 
Celebration Party其實是我第一次見識到美國公司內無線暢飲的真面貌。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待在紐約這幾年,除了心靈成長、英文口語變順外,進步神速的應該是我對酒精的依戀。
 
自從有來自楓葉國的”個人教練”酒量特訓下,我的酒量從滴酒不沾進步到偶爾一兩杯啤酒走直線還沒問題。在長島唸書時期,因為課業繁重,能酩酊大醉的機會不多,只有寒暑假時期、或個人教練來探班時,會到一些美式連鎖Bar、或驅車到曼哈頓報到。現在回想起來,那時還是停留在初學者階段(Naïve Beginner)。直到開始在曼哈頓工作,在美式喝酒文化薰陶下,酒量日見增長。真的出師是搬到曼哈噸後,每日環繞在琳瑯滿目、目不暇給的Bar/Club/Lounge/Bistro/Saloon/Tavern/Pub/Cantina,想要保持清醒全身而退,除非你都不與人social或不參與任何聚會,不然幾乎是很難不來個幾杯。而一旦陷入那萬丈深淵,享受過酒精帶來的短暫歡愉與麻痺,實難跳脫酒精的枷鎖。
 
我記得在最後離開工作前幾個月,我已經到天天都要來個幾杯的程度,不是和酒友同事出去喝,就是自己喝在冰箱雪藏的酒,已經到人盡皆知、惡名昭彰的地步。有一次早上我到公司坐定位後,坐我後面新來的印度工程師,突然轉頭問我說: “你這樣喝酒你”老公”不會說什麼嗎?”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