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隨著Toronto天氣開始變熱,在屋內吹著冷氣,望著窗外晴空外里的天空,心理感受到無限的平靜與滿足。
上週末到一樓的韓國餐廳吃飯時-(新家樓下直接有Mall,Mall有各式各樣的店家,銀行、牙醫、藥房、理髮店、沖印店、雜貨店、Dollar store、還有一家Bar,簡直是的具體而微的小village,真是秀才不出門,就能”獲”天下”物”),HT說: “今天其實是我們搬到新家滿一週說”。我當場驚覺並開始算日子,還真的只有一週,因為感覺起來已經住了一個月以上了。自己當場得意的說是因為我unpack行李迅速、佈置收納快速的原因,HT自知理虧,也只能接受的我斷言。但是真的,可能因為無法忍受箱子太多,我在2天內幾乎弄好80%以上的unpacking,後來幾天就是慢慢採買所缺物資,基本上,第三天開始就已經住的很舒服了,所以接著幾天下來,屋內已經慢慢呈現很濃的人氣味,因此有已經在此居住很久的錯覺。
想想自從大學畢業後,就幾乎就是獨居到離開紐約為止。除了研究所時的第一學期有室友外-(是真的同臥室的室友,不是分房睡的室友),和陸陸續續加台、加美互訪行程外,其他日子到了家後,就是自由自在的享受一個人的寧靜與快活,雖然大部分時間都有Housemate,但大家交流、Social的空間也只限於客廳、廚房,回到房間後還是我自己的小天地,任憑我恣意徜徉其中。正式搬到Toronto後,第一個月還是蜜月期,加上舊家空間比較大,且後期要忙著打包,沒有什麼適應不良的問題。但在搬到新家第三天後,一次HT在我用電腦時在後面一直煩我,我冷不防歇斯底里大喊的說: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高二高三的導師,有一次在丟出某個問題後,全班慣例鴉雀無聲沒反應後說了一句我到現在還記得的話:
妳們不回答,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妳們知道答案但是不回答,一種是妳們根本不知道答案。我寧願相信妳們是第一種狀況。
當然,她說這句話後,全班仍然靜成一片。但是我當時心中卻很心虛,因為我是第二種。 國高中上課時,基本上不是做自己的事或是假裝專心但是心理不知道神遊到哪裡去了,等到要考試前在來囫圇吞棗,一股腦吞近肚子裡。上課時,除了一兩個學生會回答老師的問題,常常都是老師扮演獨角相聲,自說自的。所以當老師丟出那個問題時,我完全是不在狀況內的,但是導師仍然願意相信我們是知道答案的,這是東方傳統美德-曖曖內涵光的庇護,就算不是能言擅道,只要作業作的出來,考試考的好,當初不願意發表意見的行為,只會被當作謙虛的代表,並不會被全盤否定掉。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無庸置疑,異國戀情是很多亞洲女性的綺麗幻想。
在紐約,幻想很容易成真,但是有多綺麗,就因人而異了。
亞洲女性的美麗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從小到出國前,對於上館子這件事總覺得很冷感,覺得巷口的麵攤就好吃的不得了了,為何要上餐廳吃各國料理。在大學時期認識一群對吃很有研究的老饕食客,陸陸續續和他們到處吃了一些所謂有名的餐廳,或是各式家聚時被學長姐帶到大飯店喝下午茶或餐廳聚會,現在回想起來,到底吃了哪些東西,印象真是有夠模糊。因為我當時的心還是沉迷在大安路與信義路口的老趙刀切麵與感謝您鹽酥雞、通化街的麻辣腸旺臭豆腐、新莊新泰路24HR臭豆腐與麵線、師大夜市的燈籠魯味、新莊新興街市場的肉羹米台目外加燙青菜或小菜,光這幾樣東西就可以讓我流連忘返,每天吃也不嫌膩,其他什麼各國的有名料理,對我來講,就像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完全沒有比較的空間。
真的人不能太鐵齒,出國後,這一切,悄悄的轉變。
常聽說留學生身處異鄉幾年後,男的變成萬能水電工兼阿鴻上菜,女的變成傅培梅,這在我身上還真的蠻不適用的。在長島的兩年,因為一開始沒車,走路範圍內除學校餐廳外選擇寥指可數,因此的確是學了一些煮菜基本功,但是進度的幅度也只是從蛋炒飯到可以魯一鍋魯味來吃的程度,另外在楓葉國教練指導下,可以來個紅醬碎牛肉意大麵,其他的就是我自創的”一鍋通”煮法,各式湯底外加一堆青菜、肉、麵有的沒的一堆下去煮到熟就是了。有了車後,開始向外發展,朋友介紹了一家台灣人開的餐廳Empire Sichuan(竟然有賣臭豆腐),找了幾家還可以接受的中式外帶餐廳,一家非常好吃的墨西哥餐廳Green Cactus和海港附近的海鮮餐廳The Steam Room、還有幾家偶爾而可以吃的美式餐廳,除了到Flushing大快朵頤或到Toronto的假期,日子就在這些餐廳的外帶與有一撘沒一撘的”一鍋通”自煮下過了。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除了Cocktail Party和Farewell Party外,在正式或公開場合,還有以下幾個常見的暢飲場合。
Celebration Party其實是我第一次見識到美國公司內無線暢飲的真面貌。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美國找工作是一個會讓人很挫折的經驗。
首先,911後工作簽證減半,大公司多半不願意僱用非美國人。再來,在美國或許因為幅員廣大,人口眾多,大多數的HR部門都忙到連回封信通知你並不符合公司要求的時間都沒有(事實上,這是我自己給HR部門的台階下),或者虛偽美國民情中不想直接否決你,最好說’你不是我們要找的人’的方法是:Ignore you! 所以寄出履歷石沉大海的機率是90%。有些比較專業一點的公司,通常是大公司會有自己的auto-reply system,在你在線上寄出履歷後一分鐘,馬上就會有一封信躺在inbox裡,告訴你他們已經收到你的來信。但是通常僅止於此,之後再聽到對方回應的機率是趨近0%。所以,我常覺得,你若要打擊一個人的自信心,請送他到美國找工作。保證短期內他的自信心可以從Giant Mario馬上縮小成mini-Mario。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最近適逢台灣繳稅季節,2位以前的同事紛紛在MSN暱稱上反應自己不滿情緒,因為在台灣自己只繳過2次稅,已經搞不清台灣稅制有多重。在明查暗訪下,得到台灣的稅大概是全年收入的10~20%。公司會預先扣8%左右,所以到繳稅時,就需要一次吐出2~12%左右不等的錢。不論多少比例,只要想到要把辛苦的錢乖乖奉上給政府,我想脾氣在好人也很難不喊個”Fxxk!”,又遑論若對當前政府有諸多不滿的話,更是不是一個’Fxxk”字了得!
但是我冒著會被前同事砍的風險,還是不得不出來說句公道話,台灣的課稅比例算是還合理的,因為比起美國,台灣人民福利算是不錯的。首先,不論是誰,人人有健保,沒有保險生病到醫院看病不會被敲竹槓,加上醫藥合一,所以領藥時,不用在被敲一次竹槓。加拿大也有全民健保,但是加拿大的稅比美國還重,至少有30%以上。至於美國,稅高就算了(以下會詳述),除非是低收入戶可以得到保險補助(若是像我非美國公民或沒有綠卡,當然什麼福利都沒有),普羅大眾都要有保險,一般是透過公司、學校或是自己買。而且保險還不是只有一種,分的可細了。一般的Health Insurance、Dental Insurance、Version Insurance、Life Insurance、Prescription Benefit等。如果要自己買保險,每個月要繳至少300~500美金的保險費,如果是透過公司的話,每個公司不同,公司基本上會幫員工付大部分的保費,員工只需要出一小部份即可。像我之前的公司福利非常好,所有的保險都一網打進,每個月大概只要付100左右的保險費。不像當留學生時,為了省錢,只買Health Insurance,途中又沒有回台灣,兩年下來搞的牙齒毛病一大堆! 有了保險後,不是就無後顧之憂了,美國保險很龜毛,根據不同問題有不同幾付準則,以我的Dental保險為例,洗牙會100%給付但是若是做假牙只支付50%,兩次洗牙的時間還得在6個月以上,加上每年還有一個額度限制,用超過那個額度之後,就變成要付全額,反正保險公司無所不用其極、想盡辦法搶錢,雖然這是不論本國或外國人皆然的現象,但是想到老娘繳大把的稅給美國政府卻連一點福利都沒有享到,本國人至少失業有失業救濟金可以拿,拿工作證者則是一旦失業如果兩個月內沒找到工作,只有乖乖捲舖蓋打道回府。我和拿工作証的同事們常說美國政府故意讓綠卡發放時間延長或是百般刁難,所以他們才可以一直盡情扣拿這些工作證者的血汗錢。
不過話說回來,美國政府並沒有架著刀要拿工作証者留在美國工作,你要是老大不爽,我敢說他們是十二萬分樂意歡送你離開的,他們要處理墨西哥非法移民的問題就身分乏術了,根本沒空來管拿工作證這群人的福利。所以不能怪別人,願意留下工作,不論是為了體驗不同人生經驗、實現理想、亦或是想移民追求更好生活等,一概都是自己的個人選擇,怨不得人! 但是天地良心,我出國前真的不知道美國稅有這麼重! 以前只是常耳聞美國稅重,從來沒有人願意詳細拖出到底有多重,現在想想,是一種人很微妙的心態或是中國人報喜不報憂的老毛病,歸國當然要炫耀一下薪水有多高、美國生活有多好、艷遇有多少、多少老外死纏爛打就是為了一親芳澤,有誰願意坦承其實扣了稅、房租\房貸、生活費後,其實能存的錢搞不好比在台灣的同袍少,其實除了工作圈/同學/室友等比必要的聯繫外,除了異性外,很難有可以盡情聊天、盡情大笑的美國同性友人(不含亞裔的或移民),大家都想表現給台灣的親朋好友看,自己多融入美國社會,拿所謂的百萬年薪(當然是稅前),我也就在這種風潮推波助瀾下,傻傻的認為美國薪水真的比台灣高很多。我還記得出國前,當時還是IT業高峰,看了一篇報導說有Sun Java 認證的軟體工程師基本年薪至少有7到8萬美金,我當時掐指一算,有沒有搞錯,以1美金比30台幣來算,那不是一年就有210萬到240萬台幣嗎? 比起台灣軟體工程師每月台幣5~6萬的薪水,當場就差了三倍之多。所以當時天真的我,雄心萬丈的試圖擠到百萬年薪之列。2年後,拿到碩士學位一枚與2枚Sun Java認證,也真的拿到比當時預期更高的薪水,但是沒多久,在稅、房租和生活費蠶食鯨吞後,就發現這個所謂的美國高薪只是個虛擬的假象!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待在紐約這幾年,除了心靈成長、英文口語變順外,進步神速的應該是我對酒精的依戀。
自從有來自楓葉國的”個人教練”酒量特訓下,我的酒量從滴酒不沾進步到偶爾一兩杯啤酒走直線還沒問題。在長島唸書時期,因為課業繁重,能酩酊大醉的機會不多,只有寒暑假時期、或個人教練來探班時,會到一些美式連鎖Bar、或驅車到曼哈頓報到。現在回想起來,那時還是停留在初學者階段(Naïve Beginner)。直到開始在曼哈頓工作,在美式喝酒文化薰陶下,酒量日見增長。真的出師是搬到曼哈噸後,每日環繞在琳瑯滿目、目不暇給的Bar/Club/Lounge/Bistro/Saloon/Tavern/Pub/Cantina,想要保持清醒全身而退,除非你都不與人social或不參與任何聚會,不然幾乎是很難不來個幾杯。而一旦陷入那萬丈深淵,享受過酒精帶來的短暫歡愉與麻痺,實難跳脫酒精的枷鎖。
我記得在最後離開工作前幾個月,我已經到天天都要來個幾杯的程度,不是和酒友同事出去喝,就是自己喝在冰箱雪藏的酒,已經到人盡皆知、惡名昭彰的地步。有一次早上我到公司坐定位後,坐我後面新來的印度工程師,突然轉頭問我說: “你這樣喝酒你”老公”不會說什麼嗎?”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來美國以前,很少會想到以自己為榮或做某些事讓家人以自己為榮。但很神奇的,自從來了這個常被批評為夜郎自大愛管別人家務事的國家,竟然給我了上了一堂關於榮耀與自信心的課程。
來美國前,我就是Survivor和MTV Real World Reality Show的忠實觀眾。到美國後,更變本加厲,除了一些Sitcom,所有我著迷的節目幾乎都是Reality Show,簡直是Reality Show中毒。而製作這方面節目的翹楚除了帶領這股風潮無線頻道CBS的Survivor和發揚光大的NBC的The Apprentice和Fox的American Idol,有線頻道也如雨後春筍般,一窩風的製作Reality Show。一堆有的沒有能做成Reality Show的點子,全都轉化成節目。而在這一堆跟風中,我個人偏好是20台的MTV頻道和38的Bravo TV。 會因為如此,很大原因是我陸續著迷的節目像”Laguna Beach”、 “Project Runway”、 “Real World & Road Rule”、“Inferno”、”Top Chef’等當紅reality show,都是在這兩台頻道播出。不知道是為了幫觀眾洗腦,還是美國電視經常沒有固定節目時程表,這兩個頻道,常常在週末或是當天節目播出前幾個小時,播出前幾季的內容(Back-to-back episodes),有時還發狂似的重頭播到接下來要播的前一集,搞的有些節目反覆看之下,對白當下都快倒背如流。其中當屬Project Runway Season 2 and 3,Laguna Beach Season 2 和 The Real World (Chicago,Las Vegas, Paris 和Austin) 這幾個節目榮登我個人重看率最高的節目。有關這些節目,各自都值得寫一篇來介紹,之後可在追加寫一篇我的Reality Show favorite!
扯了這麼長,既然長期定頻在Bravo TV and MTV,有些這兩台的節目會不小心轉到而看到。有時還有一些意外驚喜。像MTV 的Next, Date My Mom, Engaged & Underage,Super Sweet 16 和Bravo的”Real Housewives of Orange County”和 將談到的“Inside the Actors Studio”。首次看Inside the Actors Studio, 應該是在學校宿舍的Cable,當時就對主持人James Lipton的主持方式和長相印象深。James Lipton的一問一答式訪問,對被訪者完整的背景介紹,詳盡的把對方從影至今的歷程一一列續,可以想見他的準備功夫定下的很足(其實我個人認為蔡康永的真情指數有東施效顰之嫌)。至於他的有點卡通話長相和問答方式,也陸續在Simpson和Saturday Night Live中被嘲諷,但是Lipton本人卻很有肚量的在來賓前對此自我嘲諷過,一笑置之。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有一個iPod廣告一直讓我印象很深刻。一個穿著寬鬆T-Shirt垮褲的年輕人帶著白耳機iPod走在街上,年輕人表面上看起來和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但是細看他的影子,已經隨著音樂跳舞跳到不能自己。
喜歡這個廣告,很大的原因是我也在紐約地鐵裡,當了不算短時間表裡不一的人。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毅然決然辭掉薪水甜,福利好,也算有發展性,又會幫員工免費辦綠卡的公司,這些絕佳的組合,在想盡辦法要留在美國的人眼中,或許有點難以理解。但,我很清楚知道這是必須踏出的一步。
當開始不用工作的短短二個禮拜裡,發現身邊其實不少女性朋友(大部分是六年級生),不是也在待業思考人生的下一步,亦或在學或準備進修當中,或是待在不是很有熱情的工作,存錢等待下一次的旅行。而相反的,在我前後離職的兩名男性工程師同事,兩個都是前腳踏出前一個工作,後腳馬上踏入下一個工作,中間完全沒有喘息的機會。我不禁開始納悶,為何女性需要比男性更多時間與空間來釐清自己的目標與理想? 難道我們在爭取職場上男女平等的同時,真的比男性同胞少點持續性? 不能否認的,社會上,對於失業女性的寬容度是比失業男性要大的很多。想像要是一名年近或年過三十的男性,嚷著要辭職休息一段時間,恐怕上至老父老母,下至女友或妻子或嗷嗷待哺的小孩,全部圍城抗議絕食,甚至以離婚相逼也不無可能。更不用講其他同儕或親戚同學街頭巷尾鄰居的冷言冷語,在多面夾攻之下,該名男子除非遠走高飛,不然是很難逃過人道的制裁。
相較於無業男性的悲慘,在亞洲,無業女性的地位其實有時搞不好比就業女性還高。我想起我的韓國朋友S,在紐約擔任護士的工作。其實想回韓國發展,但因為單身家上年紀接近30,在比台灣更傳統的韓國社會逼婚壓力更大。加上計劃結婚後想繼續工作,這在韓國護士圈是幾乎不可行。原因是若是已婚還需要工作,其他護士會在背後放冷箭,批評對方丈夫沒能力,竟然還需要讓已婚妻子出來工作。聽來有點駭人聽聞,但這樣想想,其實在台灣社會(或全世界?) 何嘗不是有類似的價值觀嗎?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完全放下後,回頭才能清楚看到來時路一路走來的足跡。
一.步.步. 那麼鮮明.
就先這樣吧。
希望把這一路上來的成長與心得在忘記前都先轉化為文字。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