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iPod廣告一直讓我印象很深刻。一個穿著寬鬆T-Shirt垮褲的年輕人帶著白耳機iPod走在街上,年輕人表面上看起來和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但是細看他的影子,已經隨著音樂跳舞跳到不能自己。
 
喜歡這個廣告,很大的原因是我也在紐約地鐵裡,當了不算短時間表裡不一的人。
 
和很多紐約地鐵乘客一樣,在地鐵裡,為了武裝自己我常面無表情、躲避眼神接觸,帶著白耳機一副若有所思狀,實際上,好幾次情緒已經高漲到想要大叫,血脈噴張、身體雞皮疙瘩全數立正站好,完全不用喝酒嗑藥,直接達到Natural High的狀態。當然這和iPod沒有什麼直接關係,能有這種功效的是以下餘音繞樑,三月不絕與耳的名曲10枚。
 
請注意,若要試用以下名曲,藥效是由上往下遞減。
3.          Cabaret sung by Liza Minnelli
4.          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 sung by Diana Rose
5.          Phantom of the Opera Broadway Soundtrack written by Andrew Lloyd Webber
6.          Wicked Broadway Soundtrack
7.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sung by Judy Garland
8.          I Believe sung by Fantasia Barrino
9.          Since You Have Been Gone sung by Kelly Clarkson
10.      Season of Love from Broadway Rent
 
這首原本是由Gloria Gaynor詮釋,在70年代紅透一時的Disco名曲,常獲選於各種女性、Gay/Lesbian運動的主題曲。歌詞描述一名女性走出情變和領悟自己沒有對方也可以存活,並過的很好的勵志歌曲。我聽到的版本是由Diana Ross翻唱並收入於1995年出版的專輯”Take Me Higher”。Diana Ross和Gloria Gaynor的聲線很類似,加上Diana Ross無可取代的魅力,翻唱版本和原本版本可說是不分軒輊。有幸親臨現場的Diana Ross 2007 Madison Square Garden演唱會裡,這首歌和’ 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是唯一兩首前奏一出就全場歡呼起立、搖擺大合唱的歌,也印證這首歌讓人Natural High的能力是中外皆然。

這首歌出現後,很快取代原本血脈噴張排行榜上第一名”New York,New York”,成為我的音樂大麻。這首歌不僅適合失戀者聽,凡是生活遇到瓶頸、工作不順、準備開始新生活者,都很適合聽。這首歌能帶給人一種莫名能量,讓人有繼續下去的慾望,相信自己在任何逆境中都能存活,不論勵志程度和讓人激動爆青筋指數都是滿分。

P.S.
這首歌也是我最後兩天在紐約公寓打包時,反覆大聲播放的音樂。當時有對小夫妻來買傢俱,索性不想打斷原本的情緒,也沒把音樂關掉,我後來想想,他們搞不好覺得這個怨婦可能是被拋棄才要離開紐約的(哈)。不過打包時,也因為這首歌,原本或許應該是悲傷的氣氛一掃而空,情緒澎湃激昂到不行,對於未來新環境、新生活產生無限憧憬。
 

 
自從成為Liza Minnelli的歌迷,“New York,New York”一直是我最喜歡Liza的歌曲之一。除了Liza充滿感染力的歌聲,歌詞本身很簡單明瞭的點出離鄉背景的遊子到紐約這個大城市打拼的初衷,很容易引起也是身處異鄉隻身在紐約打拼的我的共鳴,尤其每當聽到

If I can make it there,
I'd make it anywhere
It's up to you,
New York, New York

那段,馬上慷慨激昂到不行,瞬間有很複雜的情緒聚集在一起-一方面興奮自己能在紐約實現夢想,與有榮焉感+想到一路走來的路,對自己又有種驕傲感+又有一種大家都要來這裡尋夢,我也不能放棄的鞭策力量!總而言之,是一首正面陽光到極點的歌。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的詞曲創作者John Kander(music)和Fred Ebb(lyrics)是赫赫有名的百老匯詞曲創作撘檔(Kander and Ebb),他們兩人不但是Liza Minnelli和另一位百老匯常青樹-Chita Rivera的御用詞曲創作者,也寫過無數膾炙人口的百老匯名劇,包括Cabaret、Chicago、Kiss of the Spider Woman等,他們也一起寫過一個我個人覺得是非常精采又經典的電視百老匯歌舞演唱會特集(Liza with Z)。對於百老匯音樂類型一直很著迷的我,Kander and Ebb這個黃金組合加上Liza雄厚有靈魂的歌聲,實在讓人無法不歌頌音樂的美妙!

這首歌一開始是出現在Martin Scorsese的同名音樂劇電影”New York, New York”中,由Robert De Niro和Liza Minnelli主演,但是因為這部當時算是很前衛的電影,並沒有得到很大共鳴。這首歌真正引起大眾注意是1979年Frank Sinatra(法蘭克 辛那區)在他的紐約Radio City Music Hall演唱會中重新演譯的版本,後來Sinatra也把這首歌收入在他的精選集中,所以很多人都以為這首歌的原唱是他,而忘記Liza才是原唱。而且有一個有趣的小插曲,在紐約洋基球場的Home game, 球賽結束後,如果洋基贏球會播Sinatra版本的New York,New York,如果洋基輸球會播Liza版的New York,New York。Liza還曾經因為這件事和洋基抗議過,她要求洋基在贏球時播她的版本不然就不要播,結果洋基選擇不播(Why???),所以有一段時間都播Sinatra版。後來,Liza決定不追究後,又開始輸球播Liza版本了。下次到洋基球場看球,最後不仿留下來聽完這首名曲。

如果你身處在紐約,你絕不可能錯過這首歌,因為舉凡各大慶典、各種運動賽事都會有這首歌的蹤影。比較有名的應該是Time Square的跨年倒數,這首歌是每年必撥曲。雖然也頂著凜冽的寒風去過時代廣場跨年倒數、湊過熱鬧,對我來講,印象最深刻這首歌公開播出是在Central Park 的跨年倒數煙火+Costume Marathon大會中,身處於非常紐約的Central Park,滿天散落著七彩煙火(煙火持續熱放30分鐘!),倚著心愛的人的肩膀,加上Liza版本的New York,New York作為背景音樂,簡直恍如夢境般,不只黯然消魂外加內心澎湃激昂,是一場極度Old New York的絢麗回憶。
 
Cabaret不只是一首歌名,也是一齣舞台劇和電影。Kander and Ebb這組黃金搭檔在1966年寫了叫好叫座的舞台劇Cabaret後,於1972年,由Bob Fosse導演,Liza Minnelli 主演,改編成另一齣同名經典音樂劇電影,這部片當年也橫掃8項Oscar 包括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導演。之所以發掘這首歌,也是在看了電影Cabaret之後,這首歌是電影裡最後的一首歌,劇中靈魂人物Sally Bowls (by Liza) 在經歷人生起伏轉變後,聲嘶力竭的演唱這首歌曲,聽者很難不被感動到。這首歌其實是很歡樂的歌,歌誦人生就像是一場嘉年華會,要即時行樂,與其呆坐在家裡,不仿大口享受美酒、縱情音樂與歌舞,因為從搖藍到墳墓的時間稍縱即逝。
 
就像每首我愛的名曲都有讓人Hyper的關鍵點,這首歌對我的魔力從歌曲一開一路貫徹到底,當歌曲一開始唱出:
What good is sitting alone in your room?
Come hear the music play.
Life is a Cabaret, old chum,
Come to the Cabaret.
 
我的心就開始不安於室,想要出去游蕩了。請注意,如果上班時間聽,會有想奪門而出翹班的衝動。
 
P.S. Cabaret整張原聲帶都很好聽,”Maybe This Time”、”Mein  Herr”、”Finale”等都是我的百聽不厭音樂選集。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