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和同事聊天,剛好兩人都是搭地鐵通勤,話題就轉到地鐵。目前每天搭乘的多倫多地鐵,首線通車至今有50年以上歷史,不論車內還是地鐵站仍舊保持乾淨、空間寬敞,地鐵站內外通風,車子本身也維護的不錯,最讓我驚嘆的是至今我還未看到任何一隻老鼠(Rat)。當我說到Rat時,同事馬上接口說我說的是mice吧,她說她倒是有一次有看到mouse(註一)。我堅定的說不是mice是rats,那個之前在紐約地鐵每天都看的到的大黑鼠!
回家在地鐵上時,回想到紐約地鐵,連接著紐約市四大borough的運輸工具,運載形形色色的面孔,老舊的車輛,隨時有可能延遲或出問題的Train,車廂裡絡繹不絕的表演藝人或是行乞者,夏天可以悶死人的地鐵站,還有每天在地鐵鐵軌或山洞裡跑來跑去的大黑鼠們。奇怪的是這些大部分初至紐約的遊客會抱怨的紐約地鐵,現在想起來卻是多麼特別與獨一無二的,親切感遠遠勝於厭惡感。
出國後最先兩三年,我是個對週遭環境沒有絕對喜好或堅持的人。現在想想,當時有點對不起紐約與多倫多或是其它我待過的地方,沒有特別幫他們說好話;當時別人批評紐約,我也可以貢獻幾個討厭紐約的理由,有人批評多倫多,我也不會捍衛。相反的,身邊接觸來來去去的人中,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特別是留學生或是移民,對他們待的城市會有很強的忠誠度,套句現在選舉術語來講,他們偏執捍衛自己所待的國外城市的程度應該已經足以符合不愛台的標準了。比方說,若是在Chicago念書的人,來紐約玩就會一直說Chicago有甚麼甚麼,紐約沒有甚麼甚麼,諸多論述的隱含重點就是要說Chicago比紐約好。或是比方我到San Francisco訪友,如果在朋友前無意提到San Francisco怎麼沒有甚麼,對方會無故的緊張起來,有如打防衛戰般怕San Francisco被紐約比過。而在紐約的人,更不用講了,覺得紐約沒有其它城市比的上,什麼都好。遇到他們這種反應,對所待的地方沒有甚麼忠誠度的我來說,著實是有點難以了解。
後來,遷徙了幾個地方,逐漸的瞭解了經營、體驗生活的重要,藉由外部的啟發-身邊的人、發生的大大小小事,與內部心靈的成長,慢慢的對了身邊的環境有了感情,地方不再只是一個地方,而是一連串的故事或是成長所串連出的回憶。有了感情,每個地方都變成無可取代,就算原本不完美的人事也成為缺陷美(註二)當中當然也包括為人詬病的紐約地鐵。
紐約地鐵,是個會讓初到這個城市的人打個冷顫的地方。
不論是地鐵站內夾帶的鬱悶空氣,伴隨地鐵不時因為與鐵軌摩擦而發出ㄐ一ㄐ一響聲,盤枝錯節標示不清的地鐵線路,在車上行乞的流浪漢,不甚友善的服務人員,甚至連本地人都難以聽的清楚的廣播系統,說它是個完全不注重待客之道的主人也不為過。
然而,如果你拜訪它愈多次,你會發現這個主人極具多樣化。外在雖不亮麗,內則實趣味橫生,若說紐約市本身是個花枝招展的外放者,紐約地鐵則恰如其分的扮演其輔佐的角色。
從1904年至今, 紐約地鐵已經跑了一個世紀。可以想見台灣還是一片農地時,紐約地鐵正開始擔任運載紐約客的重任,每次只要想到此,它的不通風、下雨漏水、老舊鐵軌與車廂,似乎一點都不重要了,一百歲的人瑞地鐵還能24小時不中斷的服務乘客,已經足以獲得Standing ovation了 (註三)。
紐約地鐵總共有26條不同長程路線與3個短程路線, 以顏色區分的10個主線, 每個主線又細分不同路線,四通八達的地鐵涵蓋了Manhattan、Queens、Brooklyn與 Bronx;整個紐約地鐵共有468的停泊站,曼哈頓是其中地鐵密度最高的, 市中心幾乎每10條街左右或是1~2個Avenue就有一個地鐵站,便利非常。
我個人認為紐約地鐵最有趣的地方在根據你搭乘Train與所經過的區不同,可以呈現完全不同的氛圍。比如你搭乘R Train,一路從Forest Hills坐到Bay Ridge 95st,你彷彿繞了地球一圈。從Forest Hills的本地人、猶太人族群、亞洲人,到Jackson Heights/Roosevelt Avenue由7號轉車而來的更多的亞洲面孔或是E Train來的中南美移民,到了曼哈頓那段,會有各式各樣的人-中城的上班族,學生族群等,與canal station下車的遊客或是華人移民;跨過了Manhattan Bridge後,又是不同風貌。到36街前有可能居住於Coney Island附近的本地、東歐或猶太臉孔, 59街前居住於Brooklyn Chinatown的福州移民,到於Bay Ridge的義大利、愛爾蘭與俄羅斯後裔。世界上能提供如紐約地鐵般的多元性,我想不多。
從一開始搭地鐵還會搞不清楚local、express或搞不清楚南北方向,幾年下來,紐約地鐵成為當時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現在則是珍貴紐約回憶的一部分。
以下是我自己認為的紐約地鐵十最:
最具異國風味的Train E/F/7 (Queens Bound)
Queens是大量外籍移民的落腳地,據統計Queens的居民約80%以上是非本地人。 當我住在Rego Park時,每天上班要搭的E/F/R Queens 路線,車上的面孔充滿拉丁美洲、華人、黑人與東歐,本地人是少數民族。 我當時還戲稱E和F Train是名副其實的Emigrant和Foreigner Train。
另外Queens的7號train也是充斥各式人種,我有一陣子因為需要定時坐7號Train去Flushing,在車廂裡常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語言,在7號Train裡英文反而是外來語。
最黑化的Train A/C/J/M/Z
Brooklyn除了一些區外,主要是Africa American的大本營。而感受最明顯的應屬Brooklyn bound AC Train,幾次坐AC到JFK 機場,除了特定幾站(如Broadway Junction)會有其他國人上下車,幾乎整個車廂8成以上都是黑人。另外我比較少搭層的JMZ, 黑人比例也非常高。
很多亞洲人都有黑人恐懼症,預先認定黑人好像會欺負人,但是我的經驗是只要你不理他們或和避免和他們有眼神接觸,一般來講,光天化日下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然而Brooklyn有幾區是比較危險,如East New York,晚上獨自搭乘地鐵經過不是很建議。
最多西裝筆挺的上班族的Train 4/5/6
我第一次見識到紐約地鐵的擁擠就是上班時間往華爾街方向的4,5,6號車。
整群身著套裝的男男女女,奮不顧身、爭先恐後的要擠上地鐵。地鐵裡,人與人間的安全距離趨近零。西裝筆挺的人群,一方面賣力的拉緊拉環,一方面裝忙連站著都要閱讀報紙書籍。當了一個禮拜被擠到如沙丁魚般的通勤者,我隨即要求把上班時間往後調一個小時,果然效果顯著,只要避開8~9am時段,456號車其實沒有那麼擠。
造成4/5/6Train如此擁擠的原因,除了很多在downtown/華爾街上班的working professional住在midtown east或upper east side,主因是供不應求。曼哈頓上東邊目前只有一個路線(綠線)三台車,延著Lexington Avenue提供地鐵服務,比起upper west side有橘、藍、紅三種顏色共7條路線, Upper East Side的居民心理應該有點不平衡,不過紐約市目前已經在計畫延著第二大道建另一條路線,讓曼哈頓東邊更加通暢。或許等第二大道的地鐵通行之日來臨,4/5/6 Train的擁擠也能有所舒緩。
最老舊的Train E/N/R
既然是人瑞地鐵,跑在上面的車也不能預期有多新。
因為預算關係,紐約地鐵車子汰舊換新的速度緩慢。如果換車都以主跑曼哈頓路線的先換, 如4/5/6與1/2/3。所有車裡面最舊的當屬E Train和N/R Train。跑E/N/R的車,應該是我所有造訪過北美城市最老舊的車種,裡面位子不乾淨就算了,車子行進中還常晃來晃去,有如搭乘比較慢速的雲霄飛車,煞車時也常發出怪裡怪氣高分貝的聲音,其中E Train是問題最頻繁的車,記得以前從Queens要搭車到曼哈頓時常常動不動就這個有問題那個有問題,不是車子突然不動一陣子,就是線路有問題。
N/R Train也是挺老舊的,但問題比E Train稍微少一點。
最新的Train 4/5/6
我在紐約時,最新的車是4/5/6。4/5/6車廂裡,窗明几淨,外加有跑馬燈告知你現在所在位置與預錄的自動語音系統清晰的告知你下一站是甚麼,再也不用全神貫注去聆聽那個廣播到底講什麼。從N/R/E轉車到4/5/6時,有點從經濟艙升等到商務艙的感覺。
不過我去年要離開紐約前, 老舊的N Train也換成同4/5/6的最新車種。所以現在紐約最新的Train應該是N Train吧。
最驚人的Station
紐約地鐵裡四百多個站,每個地鐵站有其特別的地方(註四)。而我在紐約地鐵裡看過最難忘的奇觀位於Queens的Jackson Heights/Roosevelt Avenue車站。
我記得當天外面下著傾盆大雨,回家的路上照例的需要在Jackson Heights/Roosevelt Avenue從express換到local train。等車時,發現車站內部也在下雨,一大叢的水從天花板希哩花拉落下,幸好降雨區只有在鐵軌涵蓋部分, 候車區沒有下雨,不然在地鐵內還要打雨傘也算是挺另類的經驗。
最擠的Station
要我選紐約最擠的地鐵站有二,一是通勤時間的 Jackson Heights/Roosevelt Avenue station。二是通勤時間的Lexington Ave/59 St。
這兩個站的共通點就是都是轉車站。 一個是Queens從local 轉到express或是轉到7號車的大站,另一個是從各式車轉到downtown的樞紐。在通勤時間,都是能避免儘量遠離的站。
最悶熱的Station
紐約地鐵因為時代久遠,建造時沒有考慮通風問題,以至於很多地鐵站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悶”,尤其是高溫的夏天。
我的噩夢就是夏天時要於Herald Square/34街搭乘的N/D Train。紐約夏天時外面溫度可以高達37~8度, Herald Square裡面的溫度就比室外溫度在高個5度,Train即將到站而造成的焚風,讓我好幾次呼吸困難。後來想出的對應之道是站在通風稍好一點上層,等到聽到車子快來時再跑下去,以保性命。
最好景觀的Train N/A
紐約地鐵雖然稱為subway,其實幾乎有百分之40%的車不是在地下的,而是類似台灣的高架地鐵。然而高架地鐵大部分散佈在Queens或Brooklyn,Manhattan本島大部分走地下路線。
高架地鐵的好處就是可以看風景。這幾年坐遍大部分的地鐵。我最喜歡的地鐵風景有二:
第一是N Train連接Manhattan與Brooklyn那一段。風和日麗的時候可以很清楚看到Brooklyn Bridge與downtown,上班前看到那個景象,就算心情鬱悶也會突然變好。
第二好景是A Train從Broad Channel到Rockaway Park Beach,這段地鐵是所有紐約地鐵離水最近的一段,地鐵架才在水上幾公分,沿途可以清楚看到Jamaica Bay與從JFK機場升降的飛機,算是奇特的搭乘經驗。
最喜歡的Train 1/2/3
我自己最喜歡的Train是1/2/3-從110St到34街那段,曾經一年多我每天必經路線。
1/2/3的車很舒適,又不過於擁擠,車上的乘客雖然不乏上班族,卻沒有4/5/6雖然高檔但附帶有緊張與擁擠的壓迫感,反而多有那一點人文與輕鬆的元素在內,應該和上西區居民的特性有很大關係。
紐約地鐵,穿過簡窳與繁華,數以萬計至此追尋紐約夢的人與朝聖的遊客都曾成為它的座上客。哪天你成為它的客人時,可別被它魯莽的待客之道嚇到,給點時間,你也會發掘屬於你的紐約地鐵精采十最。
(註一) 她說是那些老鼠是多倫多有一次清潔隊員罷工造成的。我記得那時候我剛好在多倫多,應該是2002年,大熱天的一大堆垃圾堆在街上好幾天,路過時必須閉氣以避開惡臭味。
(註二) 現在遇人批評這些地方,我不會像以前那樣附和,因為我心裡知道這些地方對我的意義,別人是否知道對我來講重要性不高,至於要否嗆聲回去看情況與談話者而定。
(註三)紐約地鐵是世界上少數地鐵系統提供一年365天, 一天24小時的服務。
(註四)每個站的裝潢都有點不同,有些還會根據所在點的不同而有特別設計,比方靠近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那站,牆壁上描繪著各式各樣的動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