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形容Sex and the City (SATC)這齣劇集?



讓女性趨之若鶩,群起效之、同男共襄盛舉,大男人直男斥之以鼻, 新時代直男欲透過它探視現代女性想法 ?!


好像再多的形容詞也無法完整涵蓋SATC觸及的層面, SATC帶來的影響, 在製播前是史料未及. 滲透的族群無法計數, 之前看到SATC演員的訪問, 飾演的Samantha的Kim Cattrall,提到她自己已經遇到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女生, 一看到她就和她傾述SATC影響她們有多大, 又比如最近天氣稍熱, 一出門放眼所及, 處處可見一群群年輕版的Carrie, Samantha, Miranda 與Charlotte, 盛裝打扮, 個個連身dress 低胸爆乳裝, 準備狂歡. 不同的女孩們, 在不同的城市, 各自上演著自己的SATC故事.



這套於1998年開始於本屬小群眾的有線電視HBO, 劇集的名稱與一開始的故事源自Candace Bushnell的同名小說 Sex and the City(註一)。書和劇集皆是透過報紙專欄作家Carrie Bradshaw的眼中, 觀察身邊處於紐約的朋友們間的Relationship與遊戲法則. SATC開始的前兩季,比照書上每章有不同故事的模式,除了主角Carrie Bradshaw 為主敘者是從一而終外,角色上比較沒有連貫性。而且前兩季偶而還有訪問一般路人的情節與主角與鏡頭說話的橋段, 從第三季開始,四個主要角色已具體成形(註二),由短篇章節式的故事正式踏入連續劇情節,四個角色與周邊角色的性格也愈加完整。



算算SATC至今已經完播了5年,但是偶而拿出來複習的第四季與部分第五季的內容, 感覺她們的故事好像不曾間斷。 相信長期看SATC者,有時會有一種好像Carrie、Samantha、Miranda、Charlotte是自己身邊朋友的錯覺. 除了她們之間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已到能倒背如流的境界, 甚至Carrie說了什麼話, Samantha 又作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 也不時出現在與女性朋友聚會時的對話中, 更不用說SATC出現的餐廳也變成朋友間聚會的熱門景點, “這個餐廳曾經出現於SATC裡噢, 就是Samantha把Martini潑到Richard臉上那集…”。


這種熟悉感, 除了發生在SATC的演員們在闊別多年後再投入電影版的拍攝, 迅速的能進入角色一樣, 同樣狀況也發生在觀眾身上. SATC電影首映週末, 我就與HT進戲院觀看(註三),不用太多緩衝時間迅速的就能融入故事與角色,而當熟悉的場景、角色或是衣著出現時, 全場還會出現歡呼聲。


電影版有所有電視版的元素: 炫麗的服裝, 紐約為中心的觀點, 性愛, 友情, 與最重要的感情(relationship) (註四). 身為SATC的fan, 你很難以客觀的角度來評斷SATC電影版.就像是被”老朋友”告知歷經多年戀情的最終結果, 你無法當著朋友面前評斷她的決定的對與錯,好與壞一樣. 而不論是電影或電視版, 抽掉感情元素, SATC變成沒有靈魂的華麗軀殼. 女性觀點為出發的劇集真實反應沒有感情的女子, 心靈上的空虛, 那是與身俱來DNA造成的心靈上,身體上的需求, 不管國籍年紀, 很難跳脫的槽臼.




我最喜歡的SATC是前2季仍然依照書上的情節, 以旁觀者,客觀評論周圍朋友的感情世界, 真愛於紐約難尋的論述與各式光怪陸離的人物. 後期延伸出的4個角色,雖然賦予角色更多個性與魅力, 故事更吸引人與完整, 但到後來有點陷入童話故事的美好, 而失去批判能力與原本書中的看透與豁達, 而試圖編織出當代女性的完美結局- 找到體貼,多金,包容的對象, 對方必須在讓女性不失自我與保有專職工作的同時, 並無條件的供給支持與愛.


最後一季與電影中皆出現過於完美的劇情,連Kim Cattrall (Samantha)本人都站出來說, 她覺得Samantha在kimo治療痊癒後會離開痴心守候的年輕男友. 還有多金有才華的老男人的出現, Carrie搬到Paris居住, Mr. Big的再登場, Samantha痴心的小男友Jerry, Charlotte再度找到真愛, Miranda與Steve 破鏡重圓..等too good to be true的Hollywood劇情. 電影裡面更不用說了, 為了怕洩漏尚未看電影的人的興致, 等你去看就知道了, 當中有眾多女性的終極美夢(中間也穿插了個終極惡夢).


原著作者Candace Bushnell在影集大受歡迎後, 推出了再版, 並加寫了兩篇文章, 給予故事一個完結篇- Carrie與Mr. Big走上分手之路, 在書中前言中Candace Bushnell對這個決定的理性分析, 剛好點出劇集或是電影的過分樂觀與夢幻 :




It’s a bittersweet ending-not just the end of Carrie’s relationship with Mr. Big , but the end of her dream of finding the proverbial Mr. Big- a man who doesn’t really exist.

…..

Mr. Big is a fantasy in Carrie’s imagination

….


“Mr.Big只是個活在Carrie幻想裡現實中不純在的人物”, Candance Bushnell所言甚真 (註五).



不論結局是否讓大家滿意, SATC能不分國度種族引起那麼大的迴響,和每個女生能在這四個角色裡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有關- Carrie的細膩與善感, Samantha的直率與開放, Miranda的理性與沉穩, Charlotte的保守, 執著與樂觀.



至於我, 沒有特別喜歡的角色, 每個角色皆有其某些可愛的地方. 比如我很佩服Samantha 無顧別人眼光,追求性愛歡愉, 作自己的堅持, 也欣賞Miranda凡事冷靜專業的態度. 但喜歡SATC的主因應該和它塑造出來女性可以獨立決定自己需要什麼, 而非男性附屬的訴求.


女性情誼的部分也讓人動容,SATC的重點無外乎relationship,偶而穿插描寫的友情也易敲開女性心房. 比方Charlotte大方出借訂婚鑽戒當成Carrie公寓的down payment。還有我很喜歡第四季中有一集描述Charlotte 35+1歲生日,Carrie計劃四人一起旅行,一開始諸多原因無法成行,到後來終於成行,Carrie在Greyhound bus上和Miranda在車上發現大部分乘客都是老太太,因為女生活的比男性久. Carrie感嘆的和Miranda說:如果現在都這麼難把大家湊在一起,老了以後怎辦? 反正男人最後會比自己早死, 應該現在開始投資友情, 從現在開始累積emotional retirement fund,以後老了才有人陪. 就如感情, 友情不會憑空而來, 需要時間與細心經營。電影版中,友情元素亦佔了頗大篇幅,Carrie被Mr. Big放鳥後,三人支持她陪她到Mexico度假或是Carrie在大雪紛飛的新年夜,從上城跑到下城探望寂寞的Miranda, 展現女性情誼的歷久彌新。


Last but not the least, SATC另一個迷人的元素: 紐約. SATC營造出來紐約, 成為大家心中夢幻之都-一個擁有愛情, 時尚, 無數Party, 炫麗無法取代的城市. 說SATC是當代最好的紐約宣導片也不為過。


電影讓SATC畫下句點, 但如電影最終點出, SATC 已成為一個無法取代的Label, 現實中的SATC仍在紐約,台北或全世界各個角落持續上演著…..





(註一) 書中Carrie Bradshaw專欄作家的角色, 外加上兩人有一樣的縮寫 C.B. , 很難不去聯想是Candace Bushnell自己的化身.


(註二) 書上的角色眾多, 三個延伸出來的角色, Samantha Jones出現的次數稍微多外, Charlotte York 與 Miranda Hobbes的出現的次數非常少, 而且兩人的角色與職業有有所出入, Charlotte在書中是個來自英國的女生, 而Miranda是個cable executive但劇集中是個lawyer.


(註三) 我真的用盡口舌才說服HT和我一起去看SATC. 看完Sex and the city電影版, 讓我好懷念紐約呀.


(註四)

劇集中很少談到family. 四個角色有一個共同特色是沒有Family bound. 六季下來, 除了有一集Miranda的母親過世稍微提到她的家人, 和一集探討Father figure, Carrie提過自己父親在年幼拋棄自己與母親的往事外, 四個角色好像孤兒般, 沒有任何原生家庭的聯繫或牽掛. 這和我所經歷身邊的美國人或加拿大人差別還蠻大的.


(註五)或許我是個過於理性的人, 對於太完美的故事, 總是持有懷疑態度, 比起Carrie我才是真的cynical吧.











arrow
arrow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