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完美國人與印度人,來聊聊我們的鄰居韓國人與日本人。
 
韓國人
不論在紐約或是多倫多,韓國人移民人口數都是名列前茅。在美國,韓國移民總數是僅次於中國與印度,排名第三。一個面積沒有很大的國家,國家經濟也不是很差,卻也大量移民國外,或許透露著這個國家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問題。大部分移民到北美的韓國人,不意外的都是南韓來的,我從來沒有認識從北韓來的移民。大宗是在研究所時期的同學或是室友或語言學校的同學,工作場合,倒是沒有認識韓國人。
 
我個人的經驗是韓國人比日本人容易成為朋友,可能因為同是日本殖民地的歷史,也可能因為他們和台灣的成長、經濟環境很類似,比較沒有距離。加上只要是差不多六年級中段生以前是看的懂繁體字的,以前住學校宿舍和我同年的韓國室友,有時我們不知道怎麼講某些東西時,用繁體字都能溝通無礙。6年級中段以後出生的,中文就很差了,因為韓國政府為了有所謂自己的文字,把中文移除了,除了名字還保留中文外,其他變成他們自創的充滿圈圈叉叉的韓文。雖然如此,價值觀仍然挺接近的。
 
既定印象
1.      愛國的強硬份子,民族優越感重
2.      韓國人喜愛團體活動,排外性強
3.      大部分都有宗教信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
4.      韓國男生很大男人主義,女生婚後理應由男生供養
5.      女生結婚年齡比較早
 
1) 大部分的台灣人覺得韓國人的愛國意識過於強烈。
可能因為大部份我接觸的韓國人是女性,這方面的感覺比較弱。但是印象很深的是他們對於日本人的警覺性。
 
我一直記得和我同齡的韓國室友談到關於日劇”Toyko Love Sotry” (東京愛情故事),她完全狀況外的表情。因為韓國在幾年前,對於日本的一切都是封鎖的,不像同樣是殖民歷史的台灣對日本文化是掌開雙臂接受的。說韓國對於日本是戒慎恐懼也不為過,不但處處要和日本競爭且無所不用其極的要和日本畫清界線。在英國求學的SL說:他的韓國女同學以為日本的sushi是韓國來的,因為韓國也有類似的東西叫kimba。我記得看到韓國自認是龍的傳人的報導。我也猶記曾經和一個當時單身的韓國男同學J聊到求偶對象,我問他是否考慮日本女生,因為台灣男生很大宗都對日本女生有一定遐想,他堅決否的態度認我印象深刻,我問他為甚麼,他說:”All Japanese girls are crazy!”
我想這些都和受到的教育有極大的關係。
 
其實這些事情對我有很大的震撼,同樣有被侵略過的歷史,為何台灣不像韓國一樣,反其道而行接受日本的文化,甚至引以為傲呢?!
 
2)這是正確的。韓國人的群性很強,和台灣人喜歡獨自行動的特質有點差異。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有宗教信仰,在異國更容易因為參加教會而常聚會在一起。我記得我後來住的研究生宿舍,因為隔壁住的是韓國人,常常聽到他們不定時聚會唱聖歌的聲音。
 
3)相較於日本人或台灣人沒有宗教信仰,韓國人大部分都信天主教或基督教。我在研究生宿舍時,一開始的兩個韓國室友都是基督教的信徒,他們固定一周兩到三次和教友聚會。上面提到的韓國同學J,因為和某韓國女生交往,而開始加入教會活動。後來甚至透過教會認識後來的未婚妻。教會真的佔據韓國人很大的社交或生活空間。
 
4)這也是正確。我認識的韓國男人,不論在台灣或是美國認識的,都有一定程度身為男人的優越感。他們認為男生就是應該照顧女生,男生就應該是在外打拼,女生就是顧家照顧小孩。但是韓國男生婚前對女生非常溫柔,我認識的韓國同學J,對當時另一個曖昧的韓國女同學真的非常溫柔與照顧。
 
而就後來相熟的韓國女性朋友SC之口,大部分的韓國女生的確是希望能有成功又有錢的伴侶,對象是否有錢算是蠻重要的評論點,能找到長期飯票,讓他們之後可以專心相夫教子,在韓國社會,這樣的價值觀是主流。
 
 
5)我以前在台灣的同事W是個台韓混血兒,他在韓國受教育到高中完才回台灣,韓文中文都算是他的母語,他曾經和我說過韓國女生在大學裡最大的目標就是找個老公嫁了。這樣偏激的言論,後來我在好幾個韓國女生口裡得到驗證,她們的朋友裡的確不少大學求學中或是畢業後就馬上結婚了。有一個語言課的韓國女同學有一次曾經說:他爸從她入大學就開始關心她的交友狀況,很希望女兒可以早點有個歸宿。所以推算韓國女生結婚的年紀比起台灣算是早蠻多的。
 
對台灣的印象
因為同樣是亞洲四小龍,本來預定韓國人一定知道台灣的,結果卻很出乎意料之外,幾個我認識的韓國人(至少受過大學教育或是正在讀研究所的),完全不知道台灣在哪裡,更別說台灣和中國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我記得第一次參與韓國人的聚會,其中一個女生還問我說甚什麼他的大陸同學在畫大陸地圖的時候,還包括台灣呀? 我只好乖乖的和他們解釋之間的糾葛。
 
Jodie said: 韓國女生雖然外表柔弱,在男生面前溫柔婉約,卻是有非常強的生命力。
我認識的幾個韓國女生有一個共同的特質是:個性非常堅強。或許在男生前面是偏柔弱派,但是認識他們之後,發掘她們本身的個性某種程度上來講有比台灣女生有更強抗壓的成分在內,不論面對情傷、異鄉環境、繁重課業、身體病痛或是工作競爭,總是能忍辱負重,不會選擇逃避或就放棄,反而咬牙度過考驗,她們這種吃苦耐勞的阿信精神還蠻贏得我佩服的。
 
Jodie said: 韓國男生批評女生外型不遺餘力。
雖然我認識的韓國男生樣本不是很多,從韓國女性朋友口中加上我從HT那邊聽到的,會有韓國男生對女生長相很不客氣與挑剔的印象。HT認識的一個韓國男性朋友,常和他和其他男性朋友說,在多倫多Korean town裡面的韓國女生有多醜,韓國本地的有多漂亮,而且就HT所言,該男的外型也不是有多優,但是標準竟然敢這麼高且刻薄。
 
處於英國的前同事SL也貢獻了一個例子,他說他的韓國男性朋友追求一個韓國女生被拒絕後,竟然質問那個女生:你又不高又不漂亮怎麼敢拒絕我?而且就SL而言,該男子身高也沒有很高。
 
於紐約的韓國朋友SC,有一次blind date某個年紀近50的韓國老男子(見面前對方沒有透露自己的真實年紀),見面後,SC沒有嫌他老就算了,對方竟然還嫌SC看起來年紀超過30,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該老男子真的是皮厚到一個不行。
 
從這幾個例子中,韓國男性對女生的不尊重與挑剔可見端倪。
 
 
日本人
 
不是移民大宗的日本人,在紐約市有蠻大的社群。
認識的日本人大宗是室友和ESL課程的同學,在CS圈內倒是沒有日本人的蹤跡。日本人一般非常客氣,所以一開始有點難打開藩籬成為朋友,成為朋友後也覺得還是有點距離。因為我本身也不是和陌生人快熟的人,對於這種相處方式還能處之泰然。
以下是一些對日本人的既定印象:
 
1)      英文口音很重
2)      男生是工作狂,女生多是家庭主婦
3)      日本女生偏愛白人或黑人
4)      覺得日本比台灣好,以結交日本朋友為榮
 
1)      日本人也是受母語影響,英文發音比其他亞洲人容易有包袱。大部分遇到的男生的口音的確比較重,我相熟的兩個日本女生,英文都算還不錯,不過兩人皆是有費盡苦心特意和日本人保持距離。語言這種東西,只要能花時間和精力下去,流利度是絕對能增加。但是我永遠記得我上過非常棒的”Accent Reduction”的課程中,老師開宗明義就說了只要你是在12歲以後學第二種語言,你絕對不可能在這堂課中完全去除口音,但是千萬不要覺得沒有自信,因為那是你的identity,代表你這個人的一部分。我認為這是這個議題很好的註解。
 
2)      以前就常耳聞日本人工時很長。我有一次問被外派到紐約工作的日本男同學關於此議題:他說他還好呀,就是9~9(9點上班,9點下班)。12小時算是短工時的,那請問長工時是要6-6嗎? (早上6點上班,隔天早上6點下班嗎?)
 
至於婚後女性不上班的習俗,仍然是主流。
 
研究所時期的日本室友H,和前日本男友分手的主要原因就是對方希望他能中止學業回日本和他結婚,並且希望婚後可以不要工作。曼哈頓的日本室友M,從小在愛的家庭長大,父親是經濟來源,母親是專職家庭主婦,在這樣環境成長,對於女生結婚後要相夫教子、洗手作羹湯覺得理所當然。當她知道我婚後然後仍想要繼續工作後,除了驚訝外,也對台灣的民風開放印象深刻。另外她很吃驚的是台灣女生婚後不用冠夫姓,這對日本女生來講幾乎是必然的。
 
相較下於日本女性的束縛,台灣女性的確蠻幸福的。不但有工作選擇權、教育權,社會對於女性的角色也以相當寬容角度在看待。
 
 
3)      以前偶爾會聽到台灣男同鄉,略帶嘲諷的說:日本女生只喜歡白人與黑人,然後是日本人,對於其他人根本不屑一顧。我本來想說應該是這些男生自己吃不到才說出這麼酸溜溜的話。後來到紐約市一看,好像真的有這麼回事。
 
街上遇到如果是黑人與亞洲女生的情侶檔,女生很大比例看起來是日本人。上面提到的日本室友H,和日本男友分手後的下一個交往對象是義大利人。另一個日本室友M,雖然她沒有正式承認,但是就我私下觀察她比較傾向白人的對象還蠻明顯的。
 
在日本待過十幾年的ESL女老師曾說過,日本社會其實非常排外,以她一個白人女性在日本社會常接受排擠或異樣眼光,而對於不少日本女性喜歡外國人她的解釋是:”Those women think they’ll be treated better with foreigners.” 因為日本男性沙文主義使然,日本女性認為在開放的西方文化下,她們被善待的比率比較高。
 
而日本女性嫁外國人拿綠卡的行為也時有所聞。有一次我在地鐵上,有一個外國男性不顧旁邊正坐著菲律賓來的女友,他問我從哪來的,我和他說後,他就說所有的女生都要離開而去,他之前交的女友外加上旁邊的菲律賓女生近期內要離開美國,然後他提到之前交的日本女友,只是要和他結婚拿綠卡,他旁邊的菲律賓女生也幫腔說該日本女生只是要拿綠卡才要和他結婚。
 
4)
我認為台灣人有隱性的崇日輕韓的心態。從很小的行為像是如果被誤認為日本人會很高興,被認為韓國人或是中國人會有點不爽,這是台灣社會普遍崇日下的一種的很難抹滅的心態。
 
我以前年少不懂事時也曾經熱愛日本偶像與日劇,但是出國在外,開始著重自己的認同,會以比較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就像對美國人一樣,我開始以比較客觀的角度看日本人。日本人做事的認真負責是很可取,但是他們的民族性並不是完全都是好的,甚至我覺得身為日本人有一定的可悲程度,因為他們終其一身要活在社會、家庭的冀望裡。我印象很深的一個娶日本老婆的外國老師曾說:在日本社會裡,每個人就像是一個釘子,如果你稍微凸出來一點和別人不同,就會被釘回去。對比西方講求各人的獨立性,日本完全是天平的另一極端。
 
 
對台灣的印象
大部份日本人都知道台灣,或許是因為台灣和日本很近或是釣魚台事件或是曾經是日本殖民地的歷史。和我同代或是年長的日本人對於台灣與中國的歷史通常蠻清楚的,上面提到學校的室友H,比我大幾歲,有一次聊到台灣曾是日本殖民地的歷史,她還和我說她對這件事覺得很丟臉(Shameful)。然而比較年輕的日本人,像是我後期的日本室友小妹妹M,對於這段歷史就比較不清楚也不覺得和她有甚麼關係。也不是說她們應該對我們感到歉意那麼嚴重,但是兩相比較,教育,真的能帶給一個人莫大的影響,也無怪乎日本政府要把侵華史從教科書裡拿掉。
 
最近一次印象很深和日本人聊到台灣是和一個日本東京大學畢業、前途無量的年輕男律師的對話。這個日本律師,二十幾來歲,當時被律師事務所派到紐約分行實習,在紐約待一年後就會到上海,這個律師的英文在日本男生當中算是頗流利,他還說接著會開始學中文,也因為他我才知道日本律師名額是有限的,一年規定只能有多少律師拿到執照,所以連待過日本好幾十年的美國老師也說他能拿到日本律師執照很有兩把刷子。
 
因為他的背景,加上他個性很爽朗,對他印象還不錯,直到最後一堂課的餐會,他和我聊到曾經去過台北,我當然不免俗的問他有沒有去過故宮博物院,裡面有很多很好的珍藏。結果,他竟然說:Yes, but they’re all stolen from China.
 
要是這種話從路邊不認識愛挑釁的陌生人口裡講出來我就算了,但是對方是個知識份子,講的話也不是沒有根據。因為完全沒有準備會有這種回答,而且我內心知道他講的其實是實話,我呆了幾秒後就趕快轉移話題。
 
這件事讓我感觸蠻深的,以前引以為傲的東西,現在並不能代表是身為台灣人能驕傲的東西了。
                                                 
Jodie said: 日本的產品與服務,讓人有付出的價格很值得的感覺。
在國外這幾年,深深覺得日本人做的最成功的就是品質管制。不管是電器用品、汽車甚至餐廳、超市購物或是髮廊,就算我多花一點錢,所得到的服務會讓我心甘情願奉上銀子。
 
日本的車子可以跑個10年以上是有口皆碑,連美國人都認同的。其他像是數位相機、電視、DVD player、Play station、Nitendo DS遊戲機等,幾乎沒有過甚麼問題。在日本超市買的東西雖然比中國超市貴了幾塊,卻從來不用擔心會買到過期產品。而我自身每幾個月都需要做的昂貴離子燙,更是很好的例子。因為頭髮很多,一開始去的香港髮廊,每次都得看他們的臉色,拉頭髮的小姐一邊拉一邊臉愈來愈難看,完全沒有服務品質而言。直到找到位於東村的一街日本髮廊後,就完全摒棄香港髮廊,不但定期去給她們做離子燙,每一兩個月還會去給她們弄護髮,那邊日本男助手幫我洗髮時身體是呈現幾乎90度的,而且洗的非常仔細,拉離子燙時不論是設計師或助手,從來眉頭都不曾皺過一下,而且設計師還常苦口婆心勸我不要染頭髮,因為離子燙本身就很傷髮質了,比起香港設計師外加助手一起鼓吹我染髮(所以他可以多賺一點)的利益取向為主的態度真的有天壤之別。這樣的服務,要我多花一百元美金我都願意。
  

 
日韓旅遊對台灣人是稀鬆平常的事,所以身在台灣的你,對日韓人的看法比起我看到的可能還更加深入與精闢。很想聽聽你所認識的日本人和韓國人是怎麼樣的呢?他們如何看待身為台灣人的你呢?


續讀:
各國人面面觀(上)
各國人面面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