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y fool can criticize, condemn and complain-and most fools do. But it takes character and self-control to be understanding and forgiving.
 
By Benjamin Franklin
Extracting from “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 by Dale Carnegie
 
熱銷70年的人際溝通寶典”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是在台灣那四個月購買的-除純消遣書籍Harry Potter5與7和The Devil Wears Prada 外,企圖從中帶給自己正面能量書單中的一本。這本書從加拿大到台灣又到加拿大後,今天終於開始發揮作用。
 
才看完前言與前兩章,書上已經充滿了我畫的重點線,好幾個小故事都讓我起滿雞皮疙瘩。第一章講不要批評抱怨,第二章強調稱讚的重要性。裡面搭配很多政治人物、名人、成功企業家遇到衝突的狀況與如何以智慧的言語化解危機與贏得人心。原來美國這種講話著重稱讚的哲學是其來有自的,書上提到的政治人物、商場企業家都知道要成為成功領導者,通常並不是最有能力的者,而是那個可以有效溝通想法並影響、啟發、說服他人與自己一起朝目標前進的人。而要讓對方能照自己的意思去作,當中很重要的是了解對方的想法,而首當其衝的是誠心的稱讚。每個人都想要追求”A feeling of importance”,能適時誠心的稱讚你的伴侶、小孩、親人、員工、朋友等,不但可以免除很多衝突、不滿、仇恨的情緒,真誠的稱讚也將在對方的腦中如美妙的音樂般,盤旋許久。
 
台灣的教育、家庭、工作或是政治環境,很少標榜稱讚的重要性。 大家會在別人面前自誇自己小孩很棒、媒體上鼓吹誰的事業很成功,但是老師在學生面前、父母在小孩面前政治人物間或老闆與下屬之間,很少有稱充滿智慧與稱讚的話語,而長期在這種環境下,總覺得只有名人或是真的在某個領域上闖出一片天的人,才有權利得到稱讚。另一個原因很有可能是我自己不大講客套話,我不隨意批評人,但真誠的稱讚也只給自己覺得很棒或是很佩服的人或事。
 
在這兩個枷鎖的護持下,初到美國在充滿稱讚的環境,面臨稱讚常會不知所措,裝謙虛的搖頭擺手說:”No.No…”。但是後來發現,當我說沒有時,外國人反而是一副奇怪的表情,覺得為何我不接受稱讚而自己否定自己呢?
 
這樣的例子在我身上是罄竹難書。
 
像最近去上課時,當我提到我剛來多倫多不到一個月,尚未提到曾在紐約待過數年,老師就會驚訝的說:

“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

與其欣然接受稱讚,我老毛病又會來:

It is still not good enough!

這個老師可能看過太多亞洲來的學生,停頓了一下,就無奈的笑笑說:

“Oh. Of course there are always ways to be better”
 
 
另一堂課上,猶太老師偶然提到我曾在紐約工作3年以上的事,就說

“Jodie is an expert of XXX topic. She has been working in States for 3 years”.

我又很欠揍的說:

“No no..”

這個老師面帶微笑、眼神堅定看著我說:

“Yes, you’re!” 我就低下頭來裝害羞。
 

以前在紐約的例子更多,多到我現在想起來都有點不好意思。除了英文之外,還有工作上受到的稱讚:

工作一年後,以前的老闆在某公開場合在大家面前稱讚我的表現,我頭低著快要貼到桌子吧。
 
或是有一次在紐約地鐵上,一個穿戴整齊的美國白人男子走過來看著我的眼睛說:”You’re beautiful!”,不管他是昧著良心說還是怎樣,至少我可以禮貌的接受稱讚吧。但我好像甚麼也沒講就在下一站到站後,火速的衝出車廂。
 
更有甚者,當朋友JT賣力在我後來作Intern公司的CEO面前幫我做Marketing,大放厥詞的說甚麼:
“Jodie is one of top 3 graduate students of this year….”
與其充滿自信的配合,我卻在旁邊如坐針氈,心裡一面想著他怎麼這麼敢講,一邊勉強擠出笑容。
 
其他的例子就不消說了,因為真的很多。說我有接受稱讚恐懼症但又渴望被肯定,雖不全中,但已不遠已。
 
但是相反的,我發現每次稱讚外國人(包含歐洲與中南美)時,從來不曾遇過有人會說自己不好的。微笑欣然接受稱讚不說,然後接著大篇幅解釋自己如何達到這個稱讚的目標,完全不來客氣這招的。不信你下次稱讚講的怪腔怪調中文的外國人,他們的中文講的很好,沒有人會說NO, it’s not good enough的!
 
這次在台灣公車上看到電視上正在播出證嚴法師的教誨:
“多聽 多看 少說”
 
我們的文化講求感受在心裡,謙虛為懷,以行動取代語言。
 
而西方文化強調”多說”。幾年下來,開始覺得說(表達出自己心裡的想法)的重要性不低於聽(聆聽)與看(觀察)。稱讚別人是一門說的藝術,接受稱讚也是延伸課題之一,一方面是自信心的呈現,二來也是間接顯示出你看待自己的態度。
 
除給予身旁人適時、真誠的稱讚外,當下次當有人稱讚你時,別忘了大聲說:

”THANK YO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