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布魯克林(Brooklyn)起家的美國地產大亨Donald Trump (台譯為川普,亦是在美大紅幾季的電視節目Apprentice(誰是接班人?)的幕前舵手)曾經在他敎人致富的書中提到:如果你付出多於1/4的淨收入來繳房租,你已經支付超過你能負擔的能力範圍。
 
這句話也成為我日後租房遵循的鐵律。
 
這句看似簡單的話,對很多居住在曼哈頓或是其近郊的人來說,執行起來卻有很大的困難。因為紐約正是目前東亞熱烈討論的”M型社會”的徹底實踐者,富者愈富-請看Park Avenue沿著中央公園的高級公寓或是日進斗金的華爾街新貴,窮者愈窮-四處可見的流浪漢,原本應屬大宗的中產階級在高房價高消費下淪為中低收入戶。曼哈頓的平均年薪是USD 75000/year,也就是說稅後每個月約有3500上下的收入,如果套用Donald Trump的公式,一個月理當有875(約台幣兩萬八)左右當房租預算,但是最便宜的Studio(房間/客廳/廚房沒有隔間的小套房)根據不同區也要有至少1300至2500/month的市價,更遑論一房一廳以上的房子動輒要2500~4000以上,把收入和房租兩相比較一下,本來算是中高收入者,把一半薪水貢獻給房租後,剩下可支配的錢,其實和收入低但是住在離曼哈頓稍遠的人每月可花的錢差不了多少。既然租金貴,為何不乾脆買樓當投資,抱歉,比較像樣的一層公寓至少都是百萬美金起跳,百萬以下的房子不是舊就是小的不得了,除非真的計畫長久留在紐約或是資本雄厚,不如設法少付一點租金,把要投入房子的錢拿去投資,以錢滾錢,幾年下來再去別的地方買房子,不要淌這渾水的好
 
對紐約房價或租價有興趣者,可以到New York Metro這個網站上查,他們的資料雖然是2003的(紐約房價租價年年漲,所以目前的實際價錢應該是比他們的報價在高一點),但是對於曼哈頓島上與目前比較受歡迎的曼哈頓周邊居住區都有詳細的介紹,是要找房子的人的好幫手,網址如下:
 
在有限預算內,尋找最優的居住地點
續上面所說的例子,如果要遵守川普先生的公式,勢必得在居住品質或生活便利上要有些妥協,最簡單省房租的方式有二:
  • 找人分攤房租
  • 搬離市中心
With roommate or without roommate is a big question!
紐約craiglists裡面每天好幾百封房屋分租尋找室友的訊息,揭示曼哈頓或許是美國所有城市分租房子比例最高的城市。 美國人重視個人隱私,能不有室友是盡量不會有,但是為了在曼哈頓生活與繼續自己的理想,很多人不得不低頭,與陌生人同住一個屋簷下。
 
在台灣,因為大學時住在家裡,真正有室友是開始就業後。當時住的雅房唯一公用的是浴室(沒有廚房),基本上一個月會不會遇到室友一次都很難說,所以和自己住沒有什麼兩樣。沒想到到國外,一連過了快五年室友的生活,室友集點証蓋滿了一打以上的章。
外國的俗諺說: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凡事有壞就有好,我自己的經驗裡,有室友並不全然都是壞事,從中學到得到的經驗,可以幫助自己更懂得與人近距離相處,加上和來自不同文化生長背景的人居住,除了從中學習一起生活的模式,也是日後難忘的回憶。
 
有室友的好與壞
訪客/清潔/個人空間,有室友最常有的問題就是以上三者。
請勿打擾/男賓止步
室友們共處一個屋簷下,大家都有權運用公共空間。有人不喜歡有陌生人在家走動,有人不喜歡有男性在家,所以如果有訪客到來,不論親戚朋友、男友老公,都要禮貌性通知室友一聲。我以前住學校宿舍時,有一個日本室友不喜歡有陌生人在家,並要求如果有朋友來訪,要一周前事先通知她,所以除非必要,我通常不會帶朋友來家裡。還有幾次看房時,對方不准室友帶男朋友/男性友人回家,還有一個更誇張的是不准帶任何訪客回家含父母親,所以未避免日後糾紛,這些問題都要在租房間事先溝通清楚。
 
Let's agree to disagree the amount of cleaning work we did was equal.
這句拐彎抹角的話是我最後一任室友H在我快要搬出去時email給我的其中一句話。
當時看到時簡直要抓狂,差一點想直接去敲門找她出來理論。
 
簡單講,H”認為”我在住宿這段期間,沒有善盡清潔的職責,但是委屈的是我做清潔的時候她沒看到,且真要講公平她用廚房的時間遠超過我和另一個室友(我要上班另一個是學生,她則是已經失業在家一年多以上),這就算了,她還要求我們兩個要在一個禮拜內分工將公共區域打掃一遍,以利她展示房間給後來的房客,否則她將扣我們押金不等的錢當作清潔費。看到那個email真的是傻眼,還有這樣的噢,我之前住的房間都是直接搬出去只要沒有損壞就好了,哪有要求之前房客要幫之後房客確保房子清潔的,要的話應該也是房東或是PM公司要負責的。
但是秉持中國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美德(或荼毒),這些會撕破臉的話我當然又吞了下去,而且沒種的是我最後要搬出去時還特地在她面前大掃除一次,她當然人前露出笑盈盈戰勝的臉,人後搬出一個月後仍然不手軟的扣了40~60的清潔費。
 
每個人的對清潔的定義標準不同,有的人非得要一塵不染才叫乾淨,有的像我只要不髒不臭不太亂就OK,有的可能油垢汙垢到處都是也不覺得髒,所以和室友們溝通協調清潔的標準和時程,可以免除遇到像我一樣不舒服的情況。
 
PS. 這名室友是位美國人(H),因為是lease holder (房子租約是在她名下,她自己找人把其他兩間房間轉租出去),她有點把自己當成像是二房東,加上房間能不能租出去事關她自己的荷包,她才會對房子乾不乾淨這麼在意。
 
個人空間
相較於訪客與清潔問題,有室友犧牲最大的其實是個人空間。
如果自己住的話,你想什麼時候出門什麼時候回家都在自己掌控。一回家後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有室友的話,下班回家的時間還得調整,想說對方可能現在也在家煮飯,或者正在客廳看電視,所以想把時間錯開。或是早上出門要早一點或晚一點,因為對方可能要洗澡後才出門,因為共用空間,要考慮的事情很多,像住在Chelsea時室友住在客廳,為了要不要去客廳拿水,我都要考慮一下,怕如果對方在睡了會吵到對方或是對方醒著又要不免俗的來個對話。因而個人空間被縮小成自己的房間。只有在自己房間內,才是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不過我還住過要和室友share一間房的,是剛到學校時分發到的shared room,那種狀況是連你回家都無法完全放鬆,因為房裡還有另一個人,你幾點睡都和對方有點關係,搞的最後兩個人都在比誰晚回家,我想因為家裡沒有只好向外擴展尋找屬於自己的空間吧。
 
談完壞處,講講有室友的好處:省錢/有伴/文化交流
分擔花費
有室友首當其衝的好處就是各式花費都能擴充分母值。
除了房租外,電費、網路費用、Cable費、瓦斯費全部都有人和你分擔。剛剛提到那個美國室友H,她連她訂的New York Time都規定我們要分擔一個月10元的費用,還有共用的鹽、糖、橄欖油、各式調味料他都會算我們一份,而且她定的cable是那種premium package(就是所有HBO電影台,各式體育台都有的),每個月我記得每人要繳80元左右,所以沒有可愛的室友們幫她分擔,她一個月可是要繳USD240大洋。如果你了解她的個性後,她其實一點都不適合有室友-她獨立、需要有大量的個人空間、有很強的控制慾,有選擇的話我想她百分之一百也不想有室友,但是她和很多典型的美國人一樣背有龐大的學生貸款(大學和私立研究所的費用)外加卡債,雪上加霜的當時她正在失業中,對她而言,有人分攤各式花費是在好不過的選擇。
 
有你陪伴
對於離鄉背景的留學生或工作者,有室友很大的好處是能交到不錯的朋友,需要時可以互相照應,當然前提是你幸運的找到合得來的室友。
 
在我的室友名單裡,有美國人、日本、韓國、大陸和台灣人。最容易成為朋友的就是日本、韓國和台灣人。
 
我之前就讀的學校因為和韓國某學校是姐妹校的關係,所以有蠻多韓國人的。我從Shared room轉到單人房後,一開始的室友中就有兩個是韓國人。韓國人的群性很強,加上大部分都有宗教信仰(基督教),通常會和韓國教會的同學朋友混在一起,但是因為和台灣的生長背景相似,其實很多話題可以聊,也很容易建立交情。和韓國人當室友的好處是很多韓國女生的廚藝都很好,常常有正宗韓國料理可以吃。至於日本女生,表面上都是很客氣所以一開始會有點距離,不過因為台灣受日本影響深遠(或許也可以說是文化侵略),也很容易成為朋友。住宿時期的日本室友H,是個外表溫柔婉約但是骨子裡超級獨立的女生,在長島這種沒車就好像沒腳的環境,她幾年下來都是以公車代步,所以我偶爾會找她一起去購物,她也會找我去參加一些活動或看表演,畢業後回Stony Brook也會找她一起吃飯,雖然比起其他室友她算是有點挑剔型,但是整體來說算是蠻不錯的回憶。曼哈頓時期的日本室友M,又是另一個表裡不一的日本女生,外表是標準日本小女生,但是內心堅強的程度應該超過大多數台灣男性。因為個性還蠻相似(生日只差一天),很多話題可以聊,日後也成為還不錯的朋友與食友(到處嘗試哪裡有好吃的餐廳)。
 
至於來自台灣同鄉,我覺得要真要看運氣。畢業後搬到Queens的室友們都是同鄉。運氣蠻好的是當中剛好遇到蠻談的來的對象,當時假日會一起相約Flushing或Forest Hill尋覓美食、驅車到outlet 購物或者分享工作學業甘苦。很多人覺得既然出國就不要和台灣人住在一起,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但是慎選室友對象是蠻重要的,尤其聽過許多台灣圈內紛紛擾擾的事,要置身暴風圈外需要選對朋友。
 
文化交流
很多人出國想和外國人同住,理由不外乎是體驗不同文化並且練習英文。
我和美國人住的經驗裡,真的兩者都可能有,但依情況也可能都沒有。
 
在宿舍和美國人同住時,因為大家的課業都非常繁忙,其實碰頭的機會很少,能聊上幾句的時間有限。不過可能研究所大部分都是國際學生,有一次一個美國室友還好心邀其他國際學生去她家過感恩節,雖然我沒去,但是有去的中國室友是說上了堂不錯的文化交流課。但是這種機會是可遇不可求,並不是所有外國人都是如此大方與合善的。
 
後來曼哈頓的外國室友,除了之前提到的H外,其他幾個都是繁忙的哥大研究生與一個想成為演員的小妹妹,真正有花時間聊天的其實是H。H心情好的時候超級健談,加上她曾經是老師,喜歡播道與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時候不小心在客廳遇到她就要聊個一小時以上,其實我是蠻感謝她願意花時間和我聊天,我覺得同性間要成為朋友,同文同種的都已經很難了,何況是不同文不同種的。H常和我談各式話題,舉凡工作、面試、電影、男女關係等,也不在乎我有點遲鈍的英文一直鼓勵我發表自己意見,也一起吃出去喝過小酒或在家裡調酒喝,雖然後期因為清潔議題搞的不大愉快,也算是給我上了堂美國女生101的課程。
 
講完了有室友的利與弊,對於要不要有室友,或許你心中已有把尺。接著來聊聊要住哪裡才可以享受曼哈頓的附加價值但又不至於使荷包失血太多。

住哪裡?
那到底要住在哪? 紐約是個很奇特的地方,你轉個彎,馬上從歐洲風格轉到嘻皮風,或是跨過一個區就從高樓大廈變成滿地垃圾與流浪漢群聚。所以慎選居住的點是事關你日後day to day life。

下圖可以幫助你更容易了解下面會提到的區域其地理位置。
http://www.newyorknabes.com/nabes_map.gif
 
South of 126 St W& 96st E
如果你決定要當個紐約客,住在曼哈頓的話,建議你住在東邊96街以南,或是西邊126街(哥倫比亞大學)以南。當你跨過東96街往北走,是Spanish Harlem,那邊住了很多中南美移民,入眼簾的和上東區(Upper East Side)的高格調是截然不同,取而代之的是昏暗的街道和在陸上流連的人,入夜後有些人會試圖兜售你藥物。同樣西邊126街以北也有同樣的落差,我曾經去看13x街上的房子,一出地鐵站就是撲鼻來很怪異的味道,然後沿著Broadway兩邊是一間連著一間的小商店,每個商店前面不知道為什麼都站了一群人吵雜的在聊天,幾乎都是中南美和黑人,當他們看到亞洲女性經過時,或許可以歸類維他們的民族性,會夭喝些讓你不舒服的話或是有奇怪的眼光,也不是說我們戴有色眼鏡看他們,但是我想除非你是他們的一部份,不然很難每天在那種環境下生活。不過並非所有過西126街以上都不好,我之前有個美國朋友住在Washington Height,有一區有很多brownstone building,或是靠近The Cloister(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分館)那邊也不錯,然而離市區是比較遠。

Upper West Side(UWS)
如果你可以接受室友的話,建議你可以住在上西區(Upper West Side)。因為有數間學校坐落在上西區,它的年鄰層比上東區低,除了學生外很多單身上班族或是年輕夫妻選擇落腳這邊,這裡的生活機能非常好,沿著Broadway或Amsterdam有各式各樣的餐廳、超市、書店,如果想散步走幾步就到中央公園(Central Park)或是沿著Riverside Park騎著腳踏車觀賞Hudson River的風光。屋況也比擁擠的下曼哈頓好很多,雖然房子也偏舊,但是多是有電梯與doorman的brownstones,沿著Amsterdam還有些新的high rise,是分租的好選擇。
 
Upper East Side(UES)
如果你公司或學校在東邊,可以考慮住在上東區,但是這裡分租的房子不大多,有的話都是集中在Lexington 或是第三街(含第三街)以東。上東區的生活機能也很不錯,除了近中央公園外,餐廳酒吧林立,加上又靠近Metropolitan Museum和Guggenheim Museum,有空就可以逛逛博物館當個文藝青年。 唯一的缺點就是只有綠線地鐵經過此區,上班時間要經歷和一堆西裝鼻挺的華爾街上班族擠地鐵。我曾經多次造訪一棟很不錯的High Rise叫做Normandie Court,位於第三街和95街,裡面的住戶多是年輕上班族,房子很新且設備很不錯(有游泳池和健身房),很適合兩三人想合租一層分擔房租。這裡是關於它的網站:
 
Chelsea
如果想住比較偏南邊的話,可以考慮Chelsea。Chelsea是有名的彩虹區,很多穿著入時重生活情趣的Gay聚集這一區,這裡有無數的有名餐廳與夜店,且紅藍菊三線地鐵都通過此地,要往北往南都非常便利。Chelsea偏西邊有一些有特色的藝廊或畫廊,也讓這區增添不少文藝味。唯一缺點是這邊的居住空間稍嫌擁擠,外面車水馬龍裡面房子空間又偏狹小。
 
Murray Hill/East of UES/Lower East Side (LES)
如果不想要有室友,又有預算限制的話,可以試試Murray Hill或上東區第三街以東或是Lower East Side,那邊因為離地鐵比較遠,有些walk-up building可以提供1300~1500/month的房租。
 
Soho/East Village
我個人的經驗是:我不建議住Soho或是East Village,那裡分租的房子又貴又小又舊,雖然生活機能也是不錯,但是比起上西區寬敞的居住空間,花同樣的錢,在上西區可以換取比較好的生活品質。
 
搬離市中心
如果你決定棄守曼哈頓,以距離換取空間,別擔心,你還有很多選擇。
 
現在流行搬到Brooklyn的Williamsburg/Greenpoint或是Park Slope ,車程約是15分到30分鐘不等到midtown,或是Queens的Astoria或Long Island City,車程也是約20分鐘到midtown。但是目前因為太多人擁入這些區,這裡的房價也日漸趨近曼哈頓。
 
如過你不介意每天通勤40~一小時/one way,你可以花一千塊左右住到寬敞乾淨套房。位於Queens台灣人眾多的Forest Hill和Rego Park,或是Brooklyn南端大量義大利或是希臘後裔的Bay Ridge或充斥中國和墨西哥移民的Sunset Park附近,都是不錯的選擇。
 
番外篇
分租類型
當初為了在曼哈頓落腳,在紐約看了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出租環境。
1 bedroom converted/2 bedroom converted
我看的房間裡的大宗都是這類。
顧名思義,欲出租的房間是由2人房改成3人房,或是1人房改成2人房的,作法是利用客廳的一部份空間,安裝一面牆隔成一間房。安裝牆的費用(有點忘記是多少,好像是USD 500)通常是室友們一起分擔,如果要租前牆已經安裝了,你只是進去頂那間房,這花費用可以省去。這樣的房間通常都比較小,且因為就在客廳旁邊, 隔音效果也有待質疑,通常是比較新式的公寓才有。至於價錢,因為我看房的地點大部份是在Upper East Side、Upper West Side的High Rise,所以一間隔出來房間也要價1千美金左右,比真的房間稍微便宜幾百塊而已。因為one-bed room是差不多2千出頭,假設房租是2200/month,住房間的人可能出1200,住隔出來房間的人可能附1000,2 bed-room converted是同樣的道理。但比起自己付擔2200,當場就可以省下一千二大洋。
 
One-bedroom shared
這個比起上面的分租方式在陽春一點,雖然還是一樣是一個人住房間,一個住客廳,但是因為公寓比較舊,無法安裝牆,取而代之用簾子/櫃子拉起來隔出一間房。我之前在Chelsea的公寓就是這個方式,我住房間,我的室友住在用櫃子與簾子隔出的客廳。這個方法很大的缺點就是兩個人的生活作息習習相關,因為只要住房間的人要去使用廚房就一定會打擾到住客廳的。當時這個位於Chelsea的1 bedroom的房租是2000大洋,一人分攤一千。
 
Duplex 分租
還有一種偶爾見到分租的房子是duplex,duplex是泛指一個單位內分隔成兩層的建築,和台灣所謂的樓中樓很類似。我看過出租樓中樓上層一間的,這種建築在紐約不大常見,都是歷史比較悠久的建築物才有。我看的那間一間也是1千元左右,同時還要和住在一樓的二房東同住。
 
Baseman/semi-basement
地下室(俗稱土庫)或半地下室。

因為易過敏體質,地下室易潮溼不通風的特性讓我退避三舍。

但是當看房子看的精疲力盡,加上地下室比較沒那麼競爭與價格稍便宜些,也順勢看了幾家。 有別於台灣大部分地下室是沒有窗戶,這裡蠻多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就是有1/4的部份是在地平線以上,地平線以上的區域會安裝窗戶,所以一般地下室通風一點。
印象中看的兩家地下室一個在Midtown West,一個在Upper East Side,都是室友住在一樓,欲出租地下一樓,價格也是1千美金左右,地下室的空間會比一般房間大。對地下室沒有問題者,不妨考慮看看,可以增加蠻多選擇。
 
**********************************
 
每件事都有一體兩面,曼哈頓的室友生涯或許犧牲了個人空間,卻省了荷包、通勤時間並且可以享受居住在市中心的便利性,其實只要和室友處的不錯,我個人是覺得非常值得體驗成為紐約客的短暫虛榮。
 
我永遠都會記得, W 110街界於Broadway和Amsterdam短短一個block的路,每當晴空萬里時,沿著行人道上的樹一路走向地鐵站,兩旁林立的brownstones在陽光下散發著濃厚Old New York氣息,不論已經走過幾次,每次望著這場景,心理總是有著彷彿在作夢的感覺,不敢置信自己竟然是這個城市的一部份,這時候什麼龜毛室友、天價房租、豬頭同事都不重要了,因為那個moment的感動對我來說是無價的。
 
不管你住哪裡,這樣的感動在紐約隨處可尋,只看你願不願意敞開心去感受!

[小疑問]如何成為外國人眼中的優質室友?
要簡答這個問題只有四個字:常不在家。
詳答的話,可以落落長:Independent、drama-free、clean、stable income、busy schedule and so on。我記得好幾次去看房子,對方都會詳細問我平常的作息,總歸起來,紐約人喜歡過的充實緊湊但沒有麻煩的人生。如果你只是上班下班,下班後就窩在家裡看電視當couch potato,是個” No no”。如果你說你下班後,一個禮拜幾天會去上課進修,幾天會去上健身房/上瑜珈課,幾天會和朋友出去hand out,就是個加分,因為他們會覺得你的生活過的很充實,也很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即有可能是個沒有負擔的優質室友,想把房子租給你的機率也大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ycEng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